第72章 大魁天下_儒道之天下霸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2章 大魁天下

第(2/3)页

开创儒道的大儒董天舒金身之处。

  所有的新晋进士,在状元、榜眼、探花的带领下,向三位大儒鞠躬,因为他们是“天子门生”,对这三位大儒只能执晚辈礼,而不能执弟子礼。

  游贤游老看着宁江,拂须额首,自宁江进入国子学起,他对宁江就颇为看重,而宁江也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孔博孔老、萧鹤萧老也在打量着众位新晋进士中,年纪最小,但却排在最前头的这个少年。十几岁的状元郎,又是连中三元,同时还是当地奏请的孝廉,进入京城不过数月,就引领了整个诗坛的变革,使得整个京城,人人都以填词为乐。

  虽然人红是非多,也惹出了一些非议,比如狂妄傲慢、性情怪癖、以词曲小道为乐等等,但树大招风,原本也就是免不了的,反过来说,以他现在的名气,惹来的也不过是这点不痛不痒的中伤,已经算是品德优良了。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他在背后做的事,如果知道的话,怕是早已吐血三升,大喊着儒门败类……

  儒门三老,各自勉励与训诫了一番,虽然这些都是天子门生,但从他们踏入科举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是儒门弟子,而现在更是儒门中的精英。

  勉励完后,三老领着他们,先是入了崇圣祠,祭拜文帝孔子之父——启圣公叔梁纥,然后,又入了十哲殿。

  这十哲,自然便是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等十位文圣弟子。

  最后,众学子进入了正殿,正殿里,放置的是“四配”的塑像,不过与另一个世界不同的是,在这个世界,孟子的亚圣地位并没有被承认,反而是开创了儒道的董天舒,与颜子、曾子、子思并列为“四配”。

  当然,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很正常的事,就算在另一个世界的历史上,《孟子》也是在王安石变法之后,才开始被列入科考的科目之一,原本只是诸子百家之一的孟子,地位扶摇直上,最终被尊为亚圣。

  在这个世界,说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这番话的孟子,与儒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主体思想,实际上是格格不入的,而这个世界也没有出现一个王安石,将孟子的地位无限拔高,最终与孔夫子并称“孔孟”。

  颜路、曾参、孔伋、董天舒四人,便是这个世界的四位亚圣。虽然在宁江的记忆里,另一个世界的历史上,成功劝说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大儒唤作“董仲舒”,也不知与这个世界的“董天舒”算不算是同一个人,但纠结这个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就像去纠结另一个世界里的楚霸王会不会“霸王一斩”一样。

  拜完四位亚圣之后,三位大儒便请出《天人三策》,领着众位新晋进士登上文圣大殿最中央的“文坛”!

  ***

  宁江站在“文坛”之上。

  整个文帝大殿呈正方形,“文坛”则是分作上、中、下三层的圆坛,最上层呈完美的圆形,与正方形的大殿一同,象征着天圆地方。中间两层各自是十二边形、二十四边形,分别表示十二月、二十四节气。整个文坛庄严雄伟、气象恢宏。

  立在高坛之上,清风徐来,莫名的就有一种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伟感觉。实际上,这文坛并不算高,甚至连俯瞰京城都无法做到,但却有一股神秘的气势,仿佛正带着他上冲斗府,立在文坛之上,犹如与天地共鸣,天人感应,人即是天,天即是人。

  这种天人合一的感觉,即便是宁江,也只在上一世里,立于泰山之巅,即将破碎虚空时,才真正的体会过一次。

  这里并非泰山,却也同样能够感受到这种“天人合一”的神秘状态,这让他进一步确信,就算不参与明年的泰山封禅,也有其它的办法,阻止元魔皇那蓄势已久的一击。

  三位大儒,手持天人三策,齐声朗诵,天人三策同时涌出神秘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