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奇爸怪妈(53)三合一_敛财人生[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57章 奇爸怪妈(53)三合一

第(3/3)页

下了。周六早上凌晨四点,两辆面包车在校门口,一辆是拍摄组,一辆车上是这次要上节目的九个人。

        上了车林雨桐往角落一坐,就开始打盹了补觉了。其他人多少还有点兴奋。

        出了京市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一处山脚下的村庄。

        这家农户是叫关佳佳提前联系好的,家里只有四十多岁的一对夫妻刘叔刘婶。两人有一个儿子,儿子在外打工,很少在家。两口子种着六亩地,四亩菜地,四亩玉米。玉米是那种水果玉米,正是上市的时候。

        到这家的时候,刘叔已经开着自家的三轮车买菜去了,只有刘婶在家已经准备下地了。

        面包车停下来,这边就已经准备开始拍摄了。

        第一期,林雨桐直接推了葛函出来充当这个解说员连带主持人。

        “我根本就没做过……”葛函连连摆手,“我不行的。”

        “多好的机会!”苗苗推她,“上吧。”

        葛函深吸一口气,理了理头,也不化妆,就是素颜上节目,“大家好,我是葛函,欢迎大家收看《农乐》。我们是国家传媒大学大三的学生,我身后的这几位都是我的同学。我们现在位于京郊的刘家村,不远处那个不起眼的农家院,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林雨桐笑了,虽然生涩,还有点刻板,但至少不打磕巴没有腹稿的情况下张嘴就来,这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刘婶是个不善言谈的人,也都是大家问一句,她说一句。

        “这么早下地,不吃早饭吗?”林雨桐引导着问道。

        “天太热了,早上起早点,中午就下地了。”刘婶带着大家下地,“这摘菜早上摘要好一点……”

        葛函一时之间没接上话,不知道早上摘菜为什么会好一点。

        林雨桐直接接过话头:“中午阳光照射,菜看起来都蔫了。早上的菜看起来最新鲜,而且早上摘菜,对植株是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的,损失的水分最少……”

        几个人这会子忘了拍摄,摘黄瓜的摘黄瓜,摘西红柿的摘西红柿。

        刘婶拿喷壶给摘出来的菜上喷上水,林雨桐干脆起身拿了镰刀,去地头割了青草回来,将筐子周围都铺上草,才把摘出来的菜都重新整齐的摆到这个铺着草的筐子里,最后再洒水,摆满以后,又给菜上盖了厚厚的一层青草。

        刘山在后面喊了一句,“我明白了。太阳晒不透,菜的水分不流失,卖的时候品相才好看。”

        就是这样的。

        吴明和周舟两个人又背着筐子去玉米地里摘嫩玉米,出来的时候脸上胳膊腿上都被玉米叶子划出一道道血印子。

        李群不认识垄沟上种的红薯,还专门跟肖遥有商有量的研究了半天,不知道那是什么玩意。

        倒是苗苗可能是在她妈妈那边见过接触过,坐在地头把小青菜油麦菜这些都小心的整理好,然后估摸着重量绑成一捆一捆的。文娟是下地下惯了的,择菜还顺手拔了地里的野草,又把野草里的野菜单独拎出来,“回去还能整一盘菜。”

        不管干的怎么不好,刘婶都只笑:“挺好的。比我一个人快多了。这活我一般要干一天才完。”

        然后就是把菜往回运,用那种被叫做‘地溜子’的小三轮车,一车一车的把菜运回去,不能撞了,不能压坏了,轻轻的摆着,到家后赶紧放到地窖里去,地窖的温度低一些,保证菜新鲜。

        一干就是一大早上,连早饭都没吃。忙活完就十一点多了,这才开始做饭。

        几个人都没闲着,洗菜的择菜的,林雨桐主厨,刘婶烧火。后锅闷着米饭,前锅炒菜。就是地里有的菜,一个蒜泥油麦菜,一个豆角焖茄子,一个醋溜葫芦,一个辣椒炒苦瓜,还有一个是用文娟弄回来的野菜做的拌杂菜。最后一个黄瓜片汤。

        都是大盆装的菜,带上刘婶还有摄制组的人,十好几个的饭都够。

        林雨桐又提前留出刘叔的一份,剩下的风卷残云,一会子就消灭了。

        大夏天在厨房做饭,真是用汗水换出来的。

        刘婶夸了又夸,“现在会做饭的小姑娘都不多了。”

        收拾完碗筷已经两点多了,都回厢房午觉。房间里没有空调,只有吊扇呼呼的吹着。山脚下是比城里凉快一些,至少吹着风扇这会子的日子倒是不难熬。

        下去四点起来,刘婶切了西瓜大家吃了。刘叔已经回来了,还在睡着,刘婶解释,“得在早上四点赶到城里的菜市场,晚上两点就得出门。所以白天得补觉。”

        几个人就不喧哗了,悄悄的吃了,然后跟刘婶下地,从地头的井里抽水浇灌菜地。这菜长的好不好,全看水能不能跟上。天气热的时候,灌溉更得勤快。像是黄瓜这样的作物,只要水充足,一晚上都能长出一节来。

        私下里林雨桐跟刘山商量了,第二天买菜的事,不用刘叔去,他们自己去就行。但是提前把菜钱跟人家结算了,这是不能放在节目里的。展现在节目里的就是这些学生娃去菜市场卖菜。

        好像刚合上已经,凌晨一点就得起床了。人多大家步调很难一致,就比刘叔早起了一个小时。然后把菜从地窖里搬出来放在大三轮的后面,刘山开车,其他人跟菜筐子急着坐在后车厢里,往城里敢去。刘山开着稳,开的也不快,到市场的时候已经是四点半了。到处都是批的小商贩,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的声音。林雨桐把主角的位置让出来,几个男生有模有样的跟人家谈价格,可能是摄像机吓坏了人,不少人不好意思过来买菜。这生意就做不成了。一直到六七点的时候,菜才卖出去两筐。

        批不成又该零售,蹲在地上半天,直到十一点的时候才算是卖的差不多了。剩下的菜不多了,瞧着被人挑来拣去的也都是不新鲜了。其他商贩都是把菜分成堆,这个一块,那个一块五一堆,然后等着人来买。

        他们这边也一样,各色菜都剩下三五斤、两三斤不等,也都是一两块钱一堆,可就是又守了两小时还没卖完。边上的老大娘有一堆西红柿一堆黄瓜,一共要两块钱,没人买就顶着太阳耗着。

        葛函的眼泪都下来了,以前也常见这种情况,路过了就过去了,不会多看一眼,这这会子轮到自己做一样的事,就知道其中的艰辛了。

        她直接递了两块钱过去,“我买了。”

        自家的还没卖完呢,她倒是买了别人的回来。可谁都没有多话,林雨桐看时间差不多了,“收摊吧,剩下的买不了咱们回家自己吃了吧。”够大家一顿饭的菜。

        可这菜真的一点都不新鲜了。

        这会子也没人嫌弃了。又开着车顶着日头敢回去,晚饭就吃剩下的菜。

        刘山抱着碗对着摄像头:“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这是宋代诗人宋俞的诗。此时此刻,不知道为什么,我想起这诗。养蚕人穿不起罗绮,种菜人舍不得吃好菜,有果园的吃的果子永远都不是最好的。社会展到现在,我们国家取消了农业税,政策上也给予了倾斜,但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依旧显著,农业、农村、农民,以后需要关注。”

        林雨桐朝摄像组点头,这次的拍摄就算是完成了。

        吃完饭刘婶说什么也不让他们收拾碗筷,晚上八点,坐上面包车,往回赶。

        到学校的时候都已经晚上十点了,四爷就在小区门口等着。林雨桐跟同学告辞就直接跟着四爷回家,洗了澡出来四爷才皱眉,“晒黑了,脸上蜕皮了。”

        这是白天坐在三轮车上给晒出来的。

        林雨桐擦了修复霜,就给摄制组打电话,叫海纳那边加班加点,赶紧把节目剪辑出来。

        紧赶慢赶,等这边开始在网络上播放的时候,彩凤跟一家叫豆蔻的视频网站合作,几乎是同时段投放了他们的节目《周末农家乐》。

        林雨桐跟刘山一起看了彩凤的节目,开头开了不到十分钟,两人对视一眼,就都松了一口气。这个节目跟《农乐》完全不是一码事。第一期他们选择了一家农家乐。住的是有民俗特色的宾馆房间,可以自己到田地里采摘,自己在池塘里钓鱼。整个就是一种轻松的旅游类节目。这其实是把刘山之前的那个淘宝策划案和林雨桐给了农乐的策划案结合在一起了。因为有一定程度的宣传作用,所有她根本就不会赔本。这一点倒是叫林雨桐给猜着了。

        现在要看的是,观众到底买谁的帐?

        作者有话要说:  写过的东西重新码一遍,我真是倒霉催的。笔记本来还没拿回来,我是不是就不该存什么稿,暴躁中——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