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忠贞秦良玉_家兄朱由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二章 忠贞秦良玉

第(1/3)页

  “改稻为桑”

  这四个字是嘉靖年间搞出来的一个政策,将浙江大半田地改造成为了桑田,生产丝绸。

  用比较现代化的话来说,这叫产业升级。

  但这样的升级,导致了一个尴尬的事情。

  南直隶的百姓见到浙江百姓日子因为改稻为桑变好后,他们也纷纷效仿,然后就导致了南直隶和浙江都改稻为桑,大半田地都是桑田。

  这样一看,因为改稻为桑,百姓有了更好更舒服的生活,朝廷也可以用杂项增加税收,似乎局面大好。

  但这样的大好下隐藏着一种危机。

  南直隶和浙江聚集了天下三分之一的人口,如果大明朝实际上有一亿五千万人,这里最少就有五千万人。

  原本当地的耕地种田后,不仅可以养活五千万人,还能产出多养活一千万人的粮食,因此可以北上支援北方,这是一件好事。

  可正如刚才所说,这样的好事是有一种危机的。

  那就是改稻为桑后,原本能养六千万人的耕地被砍去一半,现在只能养活三千万人了。

  可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人是五千万,因此也就代表有两千万人需要进口粮食来吃饱肚子。

  他们的粮食从哪里进口?很简单,只有四川和湖广、江西三地的粮食能满足他们的胃口。

  因此、他们将漕粮转移到了这三省身上,并且三省漕粮运抵江南后,还会被扣下,先用高价卖给江南的百姓,摄取利润。

  漕粮被扣下盘剥,养活了江南的百姓,但北方可还需要粮食呢。

  因此利己的江南商贾集团就开始利用另一种手段来摄取利润。

  三省粮食收获的时候,他们会用高价将粮食购买储存,随后将漕粮卖给江南百姓,摄取第一笔利润。

  朝廷会责问南方漕粮为什么不到,四川、湖广、江西官员会把责任指向江南,但江南会找各种理由搪塞。

  这个时候北方因为漕粮晚到,粮食开始涨价,甚至出现饥荒。

  到了这个时候,原本在原产地不过三百文的一石粮食,运到北方就能卖出八九百文一石,利润翻三倍。

  在这个时代,能翻三倍的利润,可以说完全激起了人心之中的恶念。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