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六章 改革五军都督府_家兄朱由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二十六章 改革五军都督府

第(3/3)页

须要更简单的收税。

  必须从实物税转变成银钱税,而大明没有那么多铜钱和白银来进行实物转银钱的库存,因此货币改革就迫在眉睫了。

  银币和铜币必须产生,但面额不能太大,因为面额一旦大了,全国各地就会出现大量粗制滥造的假钱。

  而之所以不用纸钞,也是朱由检在为老祖宗背黑锅。

  宝钞被朱允炆给玩废了,大明百姓见到了纸质的宝钞就跟见到了毒药一样,避之不及。

  因此、只有用金属压印的货币才能保证百姓基本的接受它们。

  但是只解决百姓接受没有用,必须让货币流通起来,而怎么流通?这就是皇店该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

  这一切都是和百姓有关的东西,而想要推动货币流入百姓之间,最简单的就是将这些东西都官营垄断,只留下小部分的市场和皇店竞争。

  一家独大往往是腐败而死,只有分庭抗拒才能长久保存。

  朱由检不需要吃下全部市场,他只需要百姓可以把钱币花在皇店,然后让钱币流通就可以了。

  时间长了之后,加上对于假币的打击,百姓自然而然会接受这新式的货币。

  至于货币的防伪,则是可以避开储量大的赤铜,从而选择数量较少的黄铜、磷青铜、白铜等铜混杂银和锡来铸造钱币。

  总之、朱由检所递交的奏疏,表面上是在说卫所的革新,实际上却用卫所的革新,牵扯出了货币和大明税制的问题。

  朱由校看的十分入神,并且在考虑朱由检对于卫所革新,以及税制革新的可能。

  不得不说、朱由检的想法十分完善,虽然不说十全十美,但最少也十全八美了。

  定额田赋来减轻收税难度,减少税种。

  而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的政策更是让朱由校觉得眼熟,只觉得这政策像是张居正一条鞭法的延伸,不过要更加完善。

  至于最后的货币革新,则是用皇店贩卖货物加田赋缴纳的方法,让百姓接受新的货币,利用皇店将市面上流通的历朝历代铜钱都收归国库。

  这一整套流程十分清晰,唯一的问题就是需要运行这样的制度,所需要的人力和官员数量不在少数。

  按照朱由检的意思来说,事情会在天启五年或者六年开始进行,而到时候燕山学子毕业的人数也突破十万了。

  有着十万胥吏,数十万军队帮忙,这样的动员能力足够将政策初步推行。

  随后,伴随着时间的流逝,燕山学子毕业的人数越来越多,那么这个政策也就会随着人数和各个衙门人员调换而变得开始顺利。

  也就是说、整个事情,朱由检已经想清楚了,唯一欠缺的只有时间和燕山学子。

  因此、朱由校十分满意的越过了这军户裁撤和军屯田田赋的问题,看向了关于自家弟弟提出“五军都督府革新”的意见。

  在奏疏上,朱由检说的十分清楚,那就是直接将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职能彻底分开。

  军户制度只要全面裁撤,那么五军都督府立马革新。

  五军都督府由前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中军都督府和后军都督府,直接以地理的形式改为北军、东军、西军、南军、海军和上直。

  东军都督府节制辽东、山东、浙江三省。

  南军都督府节制广东、广西、福建三省。

  西军都督府节制四川,云南、贵州三省。

  北军都督府节制山西、陕西的同时,将陕西陇右以西的地方分出去,设为河西行省,如此组建为三省都督之地。

  至于陕西,则是在等收复河套之后,将阴山以南的河套地区都交给陕西管理。

  这么一来、陕西就恢复了唐代时期关内道的实力,没有了四方威胁关中八百里秦川,可以安心休养生息了。

  海军都督府则是以大海为主,配以八卫水兵和四卫步兵,而最后的上直都督府则是属于五军都督之上的大都督统辖。

  上直都督府需要节制北直隶、南直隶、河南、湖广、江西等两京三省。

  这个五块地方分别代表了大明眼下的三大粮仓和一大赋税地方,以及目前最精锐的上直兵源地。

  上直都督府最为重要,朱由检的建议是,最好让皇帝最信得过的人来担任都督。

  只要上直都督府不出问题,东西南北四军再怎么厉害也无法对上直进行摧残。

  另外,朱由检还特意画了一个出塞图,其中北军主要对付漠北和西域,中军和西军协同。

  南军对付南洋和中南半岛的各国,西军和海军协同。

  西军主要对付乌斯藏和卫藏方向,同时负责协助南军和北军守住来自西域、中南半岛的力量。

  至于东军,主要便是向东北地区的建虏进行打击,监控朝鲜和日本,同时配合上直都督府对漠南和漠东、漠北地区清缴北虏。

  上直主要还是对漠南、漠东、漠北进行打击,同时拱卫两京。

  最后的海军,主要还是掌控南洋和大明海(东海),小东洋(西太平洋),榜葛剌海(孟加拉湾),小西洋(阿拉伯海)。

  五军都督府,将节制辖区内的上直卫军、上直拱卫营和外拱卫营等最终形成二十八卫、一百八十拱卫营的七十万大军局面。

  不过这样的局面下,是需要每年正常发放的一千零六十万两银子的军饷,以及六百多万两银子的辎重。

  最后大明需要付出的,是每年一千七百万两银子的常备开销。

  这是一笔恐怖的数字,饶是朱由校看到了,也忍不住攥紧了奏疏。

  洋洋洒洒上万字的奏疏,让朱由校仿佛亲眼见证了一个中兴王朝的崛起。

  七十万大军,除了未来两京十五省需要留守的六十个营、十八余万兵力以外,剩余的五十二万大军都将在外征战。

  咋一看,这样的兵力和武力让人心生神往,但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建立在一个问题上。

  那就是朱由检的税制改革必须成功,让大明达到最少四千万两银子的财政收入,才能拿出一千七百万两银子来养活这个强大的军事怪物……

  “弟弟、下了一盘好棋啊……”

  合上奏疏,朱由校感叹了一句,却没有直接做决定,而是准备再考虑几天。

  说到底,他经历的是现实,一旦一步走错,天下就可能步入大乱,因此必须谨慎再谨慎……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