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东林想变法_家兄朱由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七章 东林想变法

第(2/3)页

而曹化淳则是亲自出宫,前往了明时坊的盔甲厂。

  好不容易等他抵达,距离朱由校传口谕已经过去半个时辰了,幸好朱由检没有乱走,在曹化淳抵达时,他正在和孙良检阅盔甲厂。

  “殿下、万岁宣您去养心殿议事。”

  曹化淳急匆匆来到盔甲厂,便对在甲胄司面前的朱由检作揖传谕。

  朱由检闻言,微微颔首,随后对孙良道:

  “你刚升任兵仗局掌印太监,对盔甲厂的事情要上些心。”

  “眼下十六卫军和十二营还有两万多人没有装备锁子内甲,需要多多准备。”

  说罢、朱由检看向曹化淳道:“调三十万两银子买铁、炭,再调十万两给盔甲厂做班匠银。”

  “奴婢领命……”曹化淳和孙良纷纷作揖领命,而朱由检却还是不放心交代道:

  “那王恭厂,放在内城之中不是个事,最好是放在崇安坊靠城墙的一带,另外库存的火药不要积攒太多,最好不要超过五十万斤。”

  “这……可兵部规定的是二百万斤的库存啊……”孙良有些难为,这扭捏模样让曹化淳看见后,立马呵斥道:

  “你是听殿下的还是兵部的?”

  “是是是、那奴婢将多余的一百五十万斤送往燕山大营?”孙良被曹化淳呵斥一声也反应了过来,自己是齐王的人,管他姥的兵部作甚。

  “五十万斤送往沈阳,辽阳,镇江州,剩余的火药和目前积攒的甲胄一同送往燕山大营吧,另外再去军械所,把工部和兵部打造的合格甲胄也一同运往。”

  朱由检想起了戚金在辽东火药不足的窘迫,因此交代一声,随后便在孙良的作揖中离开了盔甲厂。

  上了盔甲厂的马车后,朱由检这才对曹化淳道:“燕山大营眼下募兵多少了?”

  “回殿下、按照殿下的要求,过去三月一共募兵五万九千三百二十七人,其中送往大宁三卫一万六千八百人,目前尚有四万二千五百二十七人,加上水军三卫,还缺额两万余人。”

  曹化淳一边回应,又一边道:

  “以十六卫军和十二拱卫营的伙食,御马监的官场已经负担不起,除了鸡蛋还能正常负担外,其余猪、羊、鸡鸭等肉已经出现缺额了。”

  “将这外十六拱卫营的伙食按照一日一顿肉,一顿肉一两来降低吧。”朱由检知道,不可能让大明全部的兵马都用十六卫军和上直十二拱卫营的伙食来做标准。

  上直十六卫军和上直十二拱卫营是外征和拱卫北直隶的,可以说是天子选锋,这样的选锋、吃得好自然不奇怪。

  但如果日后他要裁军,在各省布置外拱卫营,就不可能按照这样的标准了。

  朱由检所想的是比较简单的,拱卫营分上直拱卫营和外拱卫营。

  上直拱卫营拱卫北直隶,外拱卫营则是负责南直隶和十三行省,以及日后的辽东和新开拓地。

  大明眼下有1427个县与37个直隶州,总计1464个基础的地方行政。

  按照营哨制,五人为一伍,二伍为什,三什为队,三队为哨,五哨为总,五总为营来看,分别对应人数是6人、13人、40人、121人、606人、3031人。

  如果要掌控地方,那么这里一千四百六十四个地方行政,最少每个地方要有一总的兵力,也就是全天下最少需要近八十九万兵马驻守。

  这个数量显然太多,哪怕就是按照一人十两银子一年的军饷,也需要支出八百九十万两,几乎是大明五成的财政。

  如果再加上甲胄,那么所支出的可就更多了。

  因此朱由检必须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既能震慑地方,又保证中枢的财政不受影响。

  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干脆将一总兵马驻扎在一府的治所所在,而大明的府、州一级单位,则是有163个府与37个直隶州。

  按照折中的办法,那就是需要十二万一千二百人,近四十个外拱卫营。

  大明两京十三省,除去两京以外,平均下来,那就是每省驻扎近三个营。

  用三个营的拱卫营,加上俸禄较低的城中兵马司,基本可以保持两京十三省基本盘的稳定,保障日后财政改革的应变能力。

  不过这还不算保险,还需要在野外驻扎一营兵马,方便驰援各府县。

  因此那么一算,大概就需要五十三营,十六万兵马。

  在日益通货膨胀的物价时局下,将军饷定为十五两,算上粮秣,常年支出在三百万两左右。

  十六万兵马看似不多,但足够稳住基本盘,而如何向外开拓,便需要重新启用卫所制了。

  卫所制、实际上也就是变相的屯田制罢了,屯田制度连后世都还在用,用于外部省份是相当便宜的一种稳定方法。

  朱由检想做的就很简单,首先就是上直十六卫军,这支人马日后必然需要扩建,待遇必然要比拱卫营要好。

  因为他们要做的就是驻扎在外部,如唐朝的都护府军队一般,在外征战。

  而调走了他们,那么皇帝的兵权怎么办?这就要看上直十二拱卫营的了。

  如果裁撤了京营,那么上直十二拱卫营也可以扩充为十六营,乃至二十六营。

  上直拱卫营的待遇,又要高于外拱卫营,以此来看,便是外部用上直卫军征战+卫所移民屯田统治。

  内部靠外拱卫营+兵马司稳定地方,而中枢又有上直拱卫营守护,让地方的外拱卫营不敢叛乱。

  至于怎么迁移百姓这点,朱由检早就想好了。

  既然军户现在没有屯田,那么把他们迁移到有屯田的地方就行了。

  故土难离不假,但在天启七年以后,两京十三省各地都要遭遇旱情的情况下。

  这群人总不可能因为故土难离,就宁愿饿死在当地吧?

  这么想着、朱由检大概制定了关于军队的内外层次,如果要用后世的概念来说,那么上直卫军就是野战军,外拱卫营就是地方的留守部队,而兵马司就是警力。

  在这个时代、没有必要弄得和后世一样复杂,因为生产力跟不上,一昧的要求和后世对标,只会让朝廷财政崩溃。

  想到这里时、马车也进入了皇城,而朱由检也换上了车辇,随后驶向了养心殿。

  他的车辇从文华殿面前路过,让过往的文臣纷纷侧目,不知道在想什么。

  过了一刻钟、他抵达了乾清宫,随后大摇大摆的走进养心殿,对着低头皱眉处理奏疏的朱由校道:

  “哥哥、我来了。”

  “嗯?”听到朱由检的声音,朱由校抬头疑惑道:“弟弟走路怎么没有声音?”

  “是哥哥你太过关注奏疏了,不知道叫我前来何事?”朱由检一点不客气,笑着坐到了养心殿的榻上。

  朱由校见状也不生气,拿着汪应蛟的奏疏便起身,坐到了朱由检旁边,递出后说道:

  “这是新任户部尚书,东林党汪应蛟的奏疏,你看看是否可行。”

  “嗯?”闻言,朱由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