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南次亚的大乱斗_家兄朱由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零一章 南次亚的大乱斗

第(3/3)页

千五百余里的防线对于明军来说,想要守好确实困难。

  春季和雨季他们可以靠河网来阻击莫卧儿军队,但夏季就不行了。

  莫卧儿的骑兵人数太多,北方六万明军之中只有一万骑兵,而双方火炮数量又不分上下。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新的变数,哪怕明军能赢,也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然而在各种政策下,明军的将领注定承受不起太大的死伤。

  远征军兵马阵亡抚恤金二百两,加上十亩原籍的抚恤田,抚恤基本在三百到四百两之间。

  目前小西洋远征军已经付出了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近一万二千人,也就是说国朝那边得发三百六十万两到四百六十万两左右的抚恤银。

  大明本土的情况,戚元辅是清楚的,本土八省大旱,数千万人受灾。

  这种情况下,哪怕小西洋远征军先后为大明运送了近四千万两银子,也很难填补空子。

  因此,如果这一战他们再打出大伤亡,那所有人估计都要遭受朝臣的弹劾和非议。

  即便他们歼灭了对方十二万大军,但自身只要折损超过三分之一,大明就难以承受。

  当然,此刻的戚元辅还不知道大明本土的旱情消减,杨文岳覆灭德川幕府,开发石见银矿和佐渡金矿的消息。

  如果他知道了,那他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这是时代讯息受限的问题,即便是朱由检也无法在电报和电话发明出来前解决这个问题。

  “将军,那群南虏又开始侦查我军了。”

  与戚元辅等人站在河边的李自敬看到了河对岸莫卧儿军人在用千里眼打量他们,于是立马回禀。

  戚元辅闻言,也拿起了自己的千里眼,在李自敬的比划下,看到了站在河对岸的莫卧儿将领。

  那人看上去很年轻,虽然看不清容貌,但从对方的形体姿态来说,应该是一个年纪并不大的人。

  年纪不大代表作战经验不足,尽管戚元辅知道不能轻敌,但还是松了一口气。

  自然,在他看出莫卧儿将领十分年轻的同时,河对岸的莫卧儿将领也看到了他。

  “没想到我居然会在印度和汉人交手……”

  戈达瓦里河北岸,一个手持单筒望远镜的莫卧儿贵族用打趣般的口吻开口,下一秒便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露出了真面目。

  他身着具有蒙古和清真文化的服饰,留着卷卷的络腮胡,整个人长得十分具有民族和地理特色,一看就能知道他有波斯血统,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米尔扎·阿布·塔利布,这一年的他刚刚三十岁,相比起他的名字米尔扎,他更为人所知的名称是“沙伊斯塔汗”。

  这是莫卧儿前任皇帝为了感谢他的家族三代服侍而赐下的称号。

  眼下的米尔扎作为莫卧儿帝国德干总督前来收割战果,不过明军的战斗力让他有些忌惮,加上戈达瓦里河网不利于莫卧儿军队作战,因此他在等待夏季。

  事实上,莫卧儿这个称呼,实际上是中亚地区突厥化蒙古人后裔的自称,也是已接受了高度***文明的蒙古后裔的突厥农耕居民对游牧民的蔑称。

  莫卧儿帝国是由帖木儿后裔巴布尔建立的,而他们这一脉源于蒙古巴鲁刺思部,并非成吉思汗后裔的黄金家族。

  由于没有黄金家族血脉不得称汗,因此在帖木儿建立“帖木儿帝国”之后,他们也开始编造家世,将自己的追溯祖先为成吉思汗部将哈剌察儿。

  随后又编造出“祖先曾和成吉思汗约定,为成吉思汗后裔交替执掌天下的传说”来抬高自己的家世背景。

  因此,帖木儿终生未能称汗,而是称大异密(埃米尔),挟天子(傀儡汗)以令诸侯,之后娶了黄金家族的女人作为妻子。

  所以建立“莫卧儿帝国”的巴布尔身上有帖木儿和成吉思汗两大征服者的血统。

  不过就他本人来说,他是一个受波斯文化影响的突厥人,并且对莫卧儿人持蔑视的态度。

  建立“莫卧儿帝国”后,巴布尔等人并未遵循蒙古人的习俗称汗,而是称“帕的沙”(皇帝)。

  由于印度本土居民对蒙古时代察合台汗国的多次入侵记忆犹新,因此也对来自西北的巴布尔等入侵者蔑称为莫卧儿。

  尽管巴布尔自认为自己是察合台人,而不是落后的蒙兀儿(莫卧儿)人,但一些印度贵族和波斯贵族依旧用此来嘲讽他们。

  明军倒是不知道“莫卧儿”一词有嘲讽含义,因为他们对莫卧儿的历史和文化并不了解,或者说不屑了解。

  因此他们才不管什么“蒙兀儿人”、“突厥人”、“察合台人”,总之一并归做菇毛饮血的“虏”。

  游牧民族,在南就是南虏,在北就是北虏,在河套就是套虏,在西北就是西虏。

  因此,明莫双方都在不了解对方文化、详细军事力量的情况下发生了碰撞,不过明军的优势在于,军中所有人都是汉人,也不存在异族仆从军,少了许多勾心斗角。

  但在米尔扎这边就不行了,莫卧儿内部的上层贵族中只有少数蒙古人,其次是突厥人、阿富汗人与波斯人,印度人。

  政治有这么多的人种和民族也就算了,偏偏莫卧儿还喜欢招募一些欧洲的火枪兵和炮兵。

  这么一来,莫卧儿军队内部就成了诸多民族、诸多人种,诸多宗教争权夺利的战场,也导致了他们各自担心死伤,因此耽搁了对明军实施打击的最好时机。

  米尔扎虽然是统帅,但面对这样内斗严重的莫卧儿军队也没有什么好的处理办法。

  好在他一直观察明军的炊烟和营垒,根据他的观察,明军的炊烟进来减少了将近十分之一,这代表明军的军队应该因为一些原因,非战斗减员了一些兵马。

  不过明军不好受,莫卧儿这边也不好受。

  德干高原的闷热、潮湿让许多莫卧儿士兵也水土不服,患上了丘疹和湿疹。

  战争还未开打,莫卧儿军队就有将近四千人被送回了北方。

  为此、米尔扎向皇帝沙贾汗再度申请了兵力……

  “总督,我们已经准备了足够的砂石,只要您下令,我们很快就能在一些水浅的地方搭建浮桥。”

  米尔扎沉浸在自己的战略布置中,而他身后的军官打断了他的想法。

  “嗯……”米尔扎没有生气,而是微微点头,随后继续打量着明军的营垒:

  “这群汉人不好对付,等拉合尔的消息传回,我再考虑要怎么对付他们。”

  米尔扎深深看了一眼戈达瓦里河南岸的那几个“渺小”身影,随后转身离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