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谋国先谋身_家兄朱由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九十章 谋国先谋身

第(2/3)页

了朱由检,因为在户籍、分地政策之后,还有一条事关全国的政策。

  【废除有关农村各类杂项,四川全省作为试点,田赋以十赋一征收】

  看到这条政策,孙传庭坐不住了,而李邦华也高兴说道:

  “这计策若是在国朝实施,恐怕国朝的田赋会增加许多……”

  十赋一也就是百分之十的征收,这看上去很多,但在这个时代,这已经是天大的仁政。

  要知道御马监旗下田地都是十赋三,按道理来说这次分地过后,百姓也应该十赋三,但眼下改成了十赋一,也就是每亩地最少少交几十斤粮食。

  一亩地几十斤,而眼下分地过后可能人均四亩地,也就是说朝廷免了百姓最少近二百斤粮食。

  这二百斤粮食,能多养活一个孩童。

  面对这条政策,士绅豪强们估计会很纠结。

  免除了杂项,那么他们每亩地能少交十几斤粮,但问题朝廷要清查田亩和户籍,这么一来他们隐瞒的田地就藏不住了。

  不过,士绅豪强也分大小,对于小的士绅豪强来说,他们的田地本来就少,隐瞒也就是隐瞒个几十亩。

  但是如果这条政策施行,他们数百亩地能免除近万斤粮,远远超过那隐瞒几十亩的产值。

  因此,中小士绅会支持,但大士绅恐怕会反对。

  只是,如果这田赋再进一步降低,那么就连大士绅恐怕都会支持。

  可这样的政策如果在全国实施,那么大明的田赋确实要像李邦华说的一样下降了。

  “眼下国朝军屯田已经超过了一万万三千万亩,民田七万万四千万亩。”

  “军屯田此前按照三成缴纳田赋,国朝因此每岁增加近七千万石田赋。”

  “民田虽然田赋三十赋一,只交两千六百万石米麦,但大头实际上是杂项,各类杂项交下来,合计在七百万两左右,每亩地实际上需要交二十几斤米麦。”

  说到这里,李邦华松了口气,继续说道:

  “如果军屯田和民田合并,那么这八万万七千万亩耕地都交一成田赋,那田赋最少能收上万万石。”

  上万万石田赋,这比之眼下政策施行后,大明巅峰可能有九千六百万石来说,确实是增长。

  这增长的上千万石米麦从谁的手里收上来?答案是大士绅。

  十赋一,免除杂项,这条政策是惠利中小士绅的,而掠夺的是大士绅的财富。

  朱由检在搞分化,孙传庭他们是看出来了,但这条政策恐怕一公布就会遭受百官的攻劾。

  中小士绅毕竟话语权不如大士绅,他们想减免田赋,但大士绅不想,而他们又没有实力来左右朝堂,这无疑十分悲哀。

  但问题是,如果朝堂上有一个人支持他们,那结局就不一样了。

  减免中小士绅的赋税,增加大士绅、大地主、大豪强的赋税,这一定会遭到这三座大山的反抗,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只要中小士绅买单,天下就乱不起来,而这也是清朝为什么杀死那么多士绅都没有遭到反抗的原因。

  先讨好一大部分人,再打压一小部分人,把税收上来,然后等大士绅、大地主、大豪强都被解决,到时候朱由检就要进而对付中小士绅地主了。

  怎么对付,孙传庭很清楚,因为朱由检和他说过。

  “士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

  孙传庭心里出现了朱由检在西北说这句话的场景,而这段记忆闪过之后,他也放下了令旨。

  “这几条治理国策,得看孟暗兄你了……”

  孙传庭话里有话,因为他相信李邦华看到了其中针对大士绅的陷阱。

  四川眼下已经没有大士绅了,甚至连中等士绅都没有,因此推行这几条治理政策并不难。

  可问题在于,四川的事情是做给天下人看,李邦华如果做了这件事,那他……

  “伯雅别忘了,老夫也是贫寒出身!”

  李邦华说起了自己的出身,而孙传庭也想起了对方的出身。

  说到出身,李邦华的出身可比孙传庭还差。

  孙传庭家里最少是世袭军户,代王府的王府护卫,但李邦华家里属于纯纯的富农。

  当年李邦华上京赶考都是身着布衣,徒步上京,连驴车都坐不起,尽管为官十余年,但他并没有敛到多少钱财,家中虽然有数百亩地,但如果真的要划分,他顶多也就是中小地主。

  因此朱由检定下的这条政策,暂时和李邦华没有阶级矛盾,甚至他还能因此而免除几十两银子的杂项银。

  不过孙传庭很清楚,眼下没有矛盾,不代表以后没有。

  等大士绅被收拾完,朱由检一定会颁布他说过的那些政策,到时候朝野上下的中小地主和士绅豪强也就难以幸免了。

  想到这里,孙传庭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李邦华,怎么面对自己同族的孙氏子弟。

  他突然觉得,自己成了压制自家族人的帮凶。

  “令旨没什么问题,老夫会按照齐王吩咐的来实施,伯雅你也好好休息吧,估计下个月温体仁他们才会审判你。”

  李邦华还不清楚孙传庭的纠结,他很坦然的拿起了令旨,显然准备实施朱由检定下的治理政策。

  即便他知道这些政策会导致他被群起而攻,不过在看了孙传庭的待遇后,他认为如果自己按照朱由检的话做,那大概率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

  反而如果他不做,可能这四川布政使的官职就要轮到别人头上了。

  因此,李邦华准备研究一下怎么操作,尤其是怎么安排那七千多官员。

  带着坦然,他离开了孙传庭的院落,但孙传庭却望着他的背影,暗自纠结……

  也在李邦华离开后不久,周肈便带着厚厚的文册进入了院落。

  他走进屋里,瞧见孙传庭望着门口发呆,还特意伸出头去看了看,结果顺着孙传庭的视线,只看到了合上的院门。

  转过身来,他将文册放在了桌上,坐下给自己沏了一杯茶,末了看了一眼桌上茶杯的水渍,便知道有人来拜访过。

  “巡抚,事情都和新来的布政司官员交代清楚了,这次殿下也真是大手笔,一口气把四川所有官员都调走,然后派来了七千多官员。”

  “不过这就七千多人,恐怕不能管好这四百多万人的四川,后续估计还得增添官员。”

  周肈说着,顺带喝了一杯茶,并添满了自己的茶杯和孙传庭的茶杯。

  “今岁的胥吏岁考如何了?”

  孙传庭回过了神来,关心起了今年那一百三十多万的胥吏岁考,而周肈闻言则是摇了摇头:

  “一百三十多万胥吏,只有七万多人岁考通过,成了次九品官员。”

  “七万多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