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庙堂争锋_家兄朱由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九章 庙堂争锋

第(3/3)页

而成为了一项朝阳产业。

  士绅豪强在地方大量兼并土地,炒高土地价格,这件事情朱由检早就注意到了。

  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举动,让更多两京十三省的百姓买不起地,只能进入城中打工为生。

  御马监成为了收容他们的最好去处,然而即便御马监在尽力的开拓新产业,军备院在加倍努力的研究,但他们的速度始终比不上士绅豪强兼并土地的速度。

  找不到工作的农民,只能返回乡里,和士绅豪强签下契约,成为对方的佃户,而这种现象在南直隶和浙江两地尤为严重。

  朱由检还没有想到怎么收拾这帮子士绅豪强,但这不妨碍他借此来敲打崔呈秀。

  只是施凤来的站出,给了不满朱由检的官员们一个希望。

  施凤来的话,如果朱由检不能很好地反驳,那么站出来的人会越来越多。

  “地可以一点点的收,今岁旧港、瀛洲运抵国帑近千万两银子,孤听闻浙江地价每亩已经高至八十两银子,是浙江普通一名民夫日夜不休,连续工作十年才能买下的价格。”

  “百姓买不起,没有依靠,朝廷自然要解决这种事情。”

  “这一千万两银子,便投入浙江,从浙江官吏手中购田,哪怕只能购入百万亩,以一人三亩来发地,也能福泽数十万百姓。”

  “官吏们不用分心去管家中的田地,百姓拿了田地好好耕种,官府的赋税收上来的也变多了,可谓一举三得。”

  朱由检搬出了旧港和瀛洲运往京城库存的白银数量,这是一步施凤来等人都没有想到的棋。

  他们自然知道御马监在旧港和瀛洲采矿,但他们没想到,御马监居然采到了这么多矿,给朝廷储备了那么多金银。

  朝廷有了金银,那施凤来的话就站不住脚了。

  他隐晦的扫视了一眼庙堂,察觉许多燕山派官员和齐王党官员没有帮腔后,便心里有了底气,只是不等他开口,一熟悉的人影忽的站了起来:

  “殿下,朝廷有银子,那应该减免赋税,让百姓和灾民过的更好,也避免更多百姓因为赋税而变成灾民!”

  这人一开口,朱由检就眯了眯眼睛,因为开口的这人,便是已经投靠了浙党的冯铨。

  此刻的他一脸的悲天悯人,而他所说的这些话,不出朱由检预料的话,将会在此次朝会后,被人有意的传播开来。

  这么一来、即便冯铨惹怒了朱由检,他依旧能获得不错的好名声,甚至能脏了朱由检的名声。

  你朱由检不是怜悯百姓吗?那眼下为什么不减免赋税?

  这个问题好似一把刀扎向朱由检,他若是不减田赋,那名声被污,冯铨得了名气。

  他若是减田赋,百姓得了实惠,但士绅豪强得到的实惠更大,并且出银买田的手段便用不了了,冯铨也会得到士绅豪强的青睐,说不定日后会扶持他为浙党魁首。

  总的来说,不管朱由检答应或者不答应,似乎冯铨都占尽了好处。

  他这样的手段,若是放在几年前,朱由检还真的不一定能好好应对,然而现在……

  “政策已经定下,然而不是减免田赋,而是废除耗羡、夫役、木柴等杂项!”

  “此外,朝廷大小诸藩都愿意捐献田亩,合计捐田四千四百二十七万六千三百二十一亩六分三厘。”

  “这些捐献的土地,除了一千六百万亩分发给二十余万宗室外,剩余两千八百余万亩田地,尽数发给四川、广西、陕西、山西、北直隶、湖广、江西、山东等诸省百姓!”

  捐田……

  朱由检的第二个手段拿出来了,这杀伤力极大的手段被他放了出来,而且捐田的对象还是藩王。

  要知道,藩王在文臣们的口诛笔伐下,百姓对他们的印象可是坏到了极点。

  然而眼下藩王们开始捐田,并且还是全部捐出。

  冯铨为之语塞,甚至不难想象到,当朝廷告示下发,地方百姓见到告示后会有多激动。

  他自然知道,诸藩不可能捐田,实际上应该是诸藩已经开始准备就藩,而所谓捐田,不过是朝廷出银子,或者许下什么承诺,才从他们手中得到了这么多田亩。

  千言万语抵不上一分土地,在天启年间地价飙涨的时代,朝廷一口气给百姓分两千多万亩耕地,得了实惠的百姓,远不是文臣能动摇的。

  不仅如此,朱由检之所以没有用朝廷买田发地来为朝廷博取名声,而是用藩王捐田来为朱家博取名声,原因也不是惠民那么简单。

  他这么做,是为了把恶名都推到百官身上。

  在万历时期,民间传有“五大恶”的说法,一恶为皇帝,二恶为太监,三恶为藩王,四恶为卫所武将,五恶才是贪官污吏。

  这个说法,朱由检不知道是谁传出来了,但他很清楚,所谓的五大恶一旦洗白了其中四个,那剩下的一个就得担责了。

  眼下民间对皇帝的尊崇不用多说,而卫所早已被裁撤,武将转为五军都督府,不涉政治。

  太监虽然还存在,但有朱由检的劝说,朱由校很少派出什么镇守太监,自然也就没有损害百姓什么利益。

  五大恶眼下只剩下了藩王和贪官污吏,而在舆论中,百姓们自始至终都还相信那些所谓的清流是好官,是清官。

  那么朱由检要做的,就是帮藩王洗白,然后只留下所谓的贪官污吏,最后把清流的遮羞布也彻底撕开!

  “诸藩愿意捐地,着实出乎万岁和孤的预料。”

  朱由检不紧不慢的开口,庙堂之中群臣压力倍增,而他依旧继续:

  “冯给事中说的不错,朝廷要为百姓减轻压力,因此杂项要减免,地也要分。”

  “眼下藩王捐献田地,山西、河西,四川、广西、陕西、湖广、河南、山东、北直隶等地的百姓都得到了实惠。”

  “大明原先两京十三省里,刨除云贵暂且不提,南直隶和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一京四省的百姓还没有田地可分。”

  “既然官吏照顾不过来田地……”

  朱由检扫视着众人,缓缓开口:

  “还是那句话,朝廷出银一千万两,从这一京四省的官员手中买地,以百官捐地的名义分地给百姓如何……”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