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工业革命序幕_家兄朱由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四章 工业革命序幕

第(2/3)页

属刚好封库,而朱由检看着手中奏疏,脸上的笑容更是止不住。

  “果然,还是苦一苦外夷要舒服……”

  保定县西边的太行山中,身着戎装的朱由检骑在马背上,拿着奏疏不停作笑。

  “小小倭寇居然有这么多金银,就这笔金银,就足够殿下您发行上千万钱币了。”

  陆文昭骑着马跟在朱由检身后,笑着附和。

  在他身后,曹变蛟、曹鼎蛟,王承恩,李中梓等人跟随,还有百余名骁骑卫紧随拱卫。

  朱由检合上了奏疏,随后将奏疏交给陆文昭,又从陆文昭手中接过了一个拳头大小的盒子。

  他将盒子打开,盒子之中则是放置着四枚钱币。

  四枚钱币的正面有“隶书”所写的“天启通宝”四个字,字体绝伦,铸工精湛,整齐划一,论精美程度要比市面流通的许多铜钱都更为精致。

  由于使用钢制模板液压,因此每一枚钱币的造型都大小相同。

  这四枚钱币中,分为银币两枚,铜币两枚。

  四枚钱币分为两大两小,又分作大平钱和小平钱,大平钱的银币重一两,约三十七克,使用九分白银,一分铜铸成。

  造型依旧是天圆地方,而正面为天启通宝四个字,背面则是标注一两,一两字体下还有印花,做工十分精美。

  这种大钱,主要还是作用于贸易,铸造的规模不会很大,朱由检准备铸造一千万枚左右,造价在九百零一万两银子,价值在一千万两。

  至于第二款的银币小平钱,则是使用九厘银,九分一铜铸成,重量为一两,面额为一百文,造价为九十九文。

  第三款则是铜币大平钱,九分铜,一分锡,重量一两,面额十文,造价九文五厘。

  第四款就是铜币小平钱了,九厘铜,一分锡,重量一钱,面额一文,造价九厘五。

  银币大平钱透亮,小平钱浑浊,铜币则是大小问题不一样,实际上造型都铜色紫红,真书直读。

  钱面文字“天启通宝”四字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其文字笔画清秀。制作上铸工精湛,整齐划一,钱文秀逸,是十分精美的货币。

  以这七十二万斤铜来拿铸币,完全可以铸造近一千三百万枚的十文大平钱,或者一亿三千万枚的一文小平钱。

  新钱的样式实际上和以前的旧钱没有太大区别,唯一的局面就是钱币延边多了六十道细齿,内里多了印花。

  只是这两个简单的防伪手段,就能避免市面大部分假钱作坊制作。

  “眼下朝廷的金银铜产量几何了?”

  朱由检转头对王承恩询问,而王承恩闻言,下意识就从身上摸出了一本文册。

  朱由检最近都在忙着铸钱的事情,王承恩也一直在身上带着相关的文册。

  “旧港的新矿加上小西洋监察使司,日本等地的新矿……”

  王承恩顿了顿,显然还在找,而朱由检也不急,则是等了王承恩一会儿才道:

  “今岁朝廷岁入黄金一万九千余斤,白银四十七万斤,铜二百六十一万斤,铁一万万九千余万斤,煤七十九万万斤……”

  说到这里,王承恩又道:“军备院已经将雷管研制出来了,威力增加之后,各类矿山的开采速度应该能提升不少。”

  “金银铜铁都按照我之前所说库存。”朱由检听后微微颌首,提醒了一下王承恩。

  如果按照大明眼下的矿采速度,按照之前制定的规则,大概十年时间就能积攒起三百多万两黄金,八千余万两白银,近三千万斤铜和二十亿斤铁料。

  不过朱由检没有必要等那么久,尤其是货币改制这一点。

  他只需要宣布今年对于田赋和商税,统一使用铜钱来收取,那么他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两百多亿枚铜钱。

  不过他要是真的这么做,必然会扰乱市场。

  必须要在不扰乱市场的前提下,完成货币革新,那么投入的量就不能一下太多。

  以眼下大明的金银铜库存,完全可以一次性制造两千六百多万枚银币大平钱,或者两亿六千多枚银币小平钱,以及八千万枚铜币大平钱和八亿枚小平钱。

  这点数量对于大明流通的银、铜币市场来说,根本就微不足道。

  换算之后,它们的价值也就是两千六百万两白银,以及价值一百万两银子的铜钱,合计不过两千七百万银子的价值。

  对于大明这个保守市面流通金银铜折色后,或许能有几十亿两王朝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如果单纯等着矿产开取来铸造钱币,那每年顶多铸造八千万枚银币小平钱,以及四亿枚铜币小平钱罢了。

  金银铜矿的征收,只是朱由检为了保障自己货币推行计划的起始点,真正的银铜收取大头,还是要靠税收。

  大明的税收,一年征收白银两千多万两,五千万石米麦。

  但凡更改为粮食可以用铜钱收取,哪怕只开放五分之一的口子,那也能收上来三十多亿枚铜钱。

  之所以没有人这么干,是因为大明假钱横行,收取铜钱必然是一笔亏本买卖。

  不过朱由检并不在意,一时的亏本,换来的是大明经济的新一轮变革。

  哪怕每次收上来上亿的假钱,损失也不过就是十几万两银子罢了。

  更何况,假钱之中也是有少量铜的,对于朝廷来说,这点亏本并不算什么。

  不过需要让朱由检在意的,是大旱下需要保证粮食的储量,因此注定了大明朝在这十七年大旱中,不可能将粮食转为铜钱征收。

  然而这点,朱由检早就想好了,他要收集铜钱的方法,不是通过税收,而是通过皇店……

  “皇店眼下每年的铜钱流水是多少?”

  朱由检在马背上开口询问,而王承恩闻言则是不假思索道:“大约三百亿文。”

  三百亿文的流水,注定了皇店将是一个天然的货币兑换机构,并且还不收取任何费用的那种。

  他就好像超市一样,顾客拿出一两银子买了二十文的油盐,皇店就需要找补九百八十文铜钱。

  这样的特性,铸造了皇店实际上是一个天然的货币蓄水池。

  大明发行铜币可以用它,征收民间货币也可以用它,赚取贸易也能用它,可以说它是一个万金油一样的存在。

  但朱由检不会强制让皇店使用新钱来找补给百姓,因为这是在败坏皇店的名声。

  皇店对于大明,就好像供销社一样的存在,但他却没有供销社那么强大。

  供销社是独家专营,而皇店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