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诸藩分地_家兄朱由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二章 诸藩分地

第(3/3)页

可以真正无解。

  所谓的无解,其实也只是鉴于当时特殊的局面,推恩令其实也是如此。

  作为古代历史上,最有名的一种阳谋,推恩令其实并非无解。

  只不过是在汉武帝时期,那种特殊的局面之下,诸侯王们破解推恩令的成本太大,所以就显得无法破解而已。

  对于推恩令这个所谓的‘千古第一阳谋’,诸侯王们其实至少有三种办法可以破解。

  这三种办法分别是:计划生育、直接造反,或者只分封地不分权力。

  也因此、明朝初期的时候,朱元璋为了维护老朱家的统治,曾经把自己的儿子,都封到了国内的各个要地去镇守。

  但同时,朱元璋也是读过史书的,他也担心这些诸侯王过于势大,会威胁到朝廷的安全。

  所以,朱元璋当时设计了一套很聪明的制度。

  按照这套制度,明朝藩王虽然是被分封了出去,但是对自己的封国没有任何管理权。

  明朝初期藩王唯一的权力,就是带着自己的亲卫军队,镇守一方。

  等到有战争的时候,被大明皇帝给予军权,然后带兵去打仗,平日里的权力很小。

  至于朱允炆为什么掌握那么大的优势,却还是被朱棣给干翻了,这点并不是因为朱元璋没给朱允炆留下猛将,而是朱允炆和朱棣的差距。

  朱元璋留给朱允炆手下的将领阵容放在哪朝哪代都十分豪华,从宋晟到吴杰,盛庸,平安,铁铉,徐辉祖,郭英,瞿能……

  还有大量洪武朝培养出来的优秀中下层军官们,而这批人里,有文有武,有猛将,有骑将,有统帅,军队素质较高,士气高昂,后勤补给充分……

  别说蓝玉、傅友德能不能打过他们,就算是年轻的常遇春,徐达等人,都不敢保证一定打得过朱允炆手下这批人。

  这批人,有打过松潘少数民族的,有打过南方少数民族的,有参加过北伐蒙古人的,战力彪悍,难以抵挡。

  哪怕燕军引以为豪的汉蒙混杂的精锐骑兵,在白沟河之战中也被南军骑兵先行打败。

  朱允炆削藩是最蠢的一种削藩手段,朱由检根本不需要学习他,他要学习效仿的,就是在朱元璋、朱棣的削藩手段上,加强管控就足够了。

  因为眼下的诸藩和朱元璋、朱棣时期相比,多了一个可以自治管理的藩地。

  至于朱由检要做的,就是让诸藩接受并使用大明规定的世袭手段。

  三十二亲王,只要子嗣够多,四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南亚能分裂成四百多个郡国。

  朱由检要做的就是加强管控,并且保证诸藩的子嗣数量,就能无形之中削弱他们。

  所以他才没有像朱由校那样在意诸藩的海外就藩,说白了、诸藩日后只可能成为大明军事上的马前卒和华夏经济圈的一员。

  “需要稳定一下诸藩,另外注意一下诸藩的分地位置。”

  “别让强藩碰撞到一起,要保护小藩的利益,避免提早的内耗……”

  朱由检对着陆文昭开口,而朱由校也听着。

  不得不说、朱由检这手玩的不错,只要小藩不跟着强藩走,那仅仅七八个强藩,根本不足以凑出威胁大明的武力。

  “周藩和蜀藩、福藩、晋藩、楚藩、赵藩、秦藩、唐藩的银子应该最多……”

  朱由校在朱由检开口时开口提醒,而面对提前,朱由检却摇头道:

  “楚藩有伪楚王案的嫌疑,秦藩是旁系上位,晋藩、赵藩又无能……”

  “这四藩只会想着速速解决就藩的事情,提早前往海外就藩。”

  “他们不会争夺太稀缺的位置,大概率是在南部两侧沿海平原。”

  “这场争夺主要还是周藩、蜀藩、福藩和唐藩这四藩之中。”

  “西北荒芜,他们四藩若是争夺,必然都是争夺东部。”

  “不过……”朱由检顿了顿,想起了唐藩的老唐王和朱聿键,随后道:

  “唐藩估计也会选择中部或者南部,甚至会主动拆分唐国。”

  “也就是说……只有三个藩?”朱由校微微皱眉,而朱由检也道:

  “这块地域不小,三藩之中周藩实力最强,蜀藩其次,福藩最弱。”

  “诸藩子弟里,福藩子弟的能力也不行,这三藩或许会在抵御莫卧儿之后发生矛盾,因此哥哥需要注意一下。”

  “万里海疆之外,这三藩要抢的位置也和小西洋监察使司相距甚远,如何注意?”朱由校不清楚海外的情况,只能询问。

  “很简单……”朱由检走到了《大明坤舆总图》下方,用手拍在了东吁缅甸的位置。

  “收复三宣六慰,在强伽河以东饮马,直接和三藩接壤就足够。”

  “三宣六慰可不好收复……”朱由校略微烦躁,毕竟他很清楚万历年间明军和西南的东吁缅甸打成了什么模样。

  虽然不能说惨败,但是大明丢失了对三宣六慰的主权是已经坐实的。

  至于朱由检也很清楚,眼下甚至可以说未来的二十几年都不是收复三宣六慰的好时候。

  原因很简单,东吁已经在阿那毕隆的统治下,压服了地方势力,重新完成了缅甸地区名义上的统一,结束了缅甸地区自十六世纪末以来分裂。

  之后继位的他隆则是对东吁王朝内部进行一次全国性普查,编制了各地户口、耕地面积、产量和税赋情况的调查统计,作为征税和征调劳役的依据。

  而东吁再度衰落,就要等到他隆病逝了。

  那个时候是什么时候?好像是二十一年后……

  二十一年……这个时间朱由检根本等不及。

  他宁愿和正处于中兴的东吁再度交手,也不愿意等二十一年。

  二十一年后小冰河大旱彻底结束,之后虽然还处于低温期,全国粮食减产,但百姓最少已经能活下去了。

  只要能活下去,愿意迁移的人就不会太多。

  这么一来、大明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倾入东吁移民上。

  与其投入资源来迁移百姓,平衡当地近七百万蛮夷,倒不如提前爆发大战,先打上个十几年,让东吁疲于奔命,最后入主人口锐减的三宣六慰。

  想到这里,朱由检合上了文书,下意识看向了窗外,似乎心思已经飞到了云南临安府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