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债多不压身_家兄朱由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一十五章 债多不压身

第(3/3)页

的木槌也停下了锤击,而是转过身来,皱着眉与两人对视。

        “江南的官员,大多以什么人为主?”

        朱由校开口询问,而面对这个容易得罪人的问题,洪承畴迟疑了一秒才抬手作揖。

        不过,虽然只是一秒,但这一秒就已经足够,因为孙传庭直来直往的性格让他在朱由校询问的同时便抬手作揖:

        “大多以燕山为主,并且占据六成官位,江南也是燕山的大本营,剩下还有四成基本是昔日顾党、浙党的人。”

        “官学和府学毕业的官员,大多都被吏部派往了麓川、交趾、旧港和北方关外诸省,而关内原来的两京十三省,大多都是燕山官员。”

        孙传庭的话,算是把燕山派的老底给揭出来了。

        在许多人都觉得燕山派政治诉求离谱的时候,实际上中低层的燕山派官员已经实现了和地方串通一气来剥削地方的利益网。

        这其中问题,便是成德等身处高位的人都不曾知晓的。

        穷人和富人家庭出身的孩子,在贪腐问题上的几率都是一样的,但穷人家的理论上会更容易腐败。

        因为家庭出身越好,行贿者就需要更多的金钱才能打动他。

        富人家庭的公务员,他背后有了一个非常稳固的经济基础,所以他追求的就更多的是名和绩。

        对于金钱的追求,他当公务员之前就已经拥有了,不需要特别的去当公务员揽财。

        相反穷人家的孩子,对于金钱就要敏感得多,家人的生活他要考虑,亲戚的生活他要考虑,甚至家人的面子他也要考虑。

        他发奋读书为的不光是改变自己的命运,也为改变家人的命运.所以,受贿的动机更大。

        穷人家的孩子如果想要忍受住诱惑,那思想高度一定要高于生活上的高度。

        可是,燕山派是朱由检培养的速成人才,他们虽然从小被燕山免费养大,也学习过许多新思想和新教育,但他们有两个致命的缺点。

        首先燕山学子入学的年纪普遍偏大,从七岁到十五岁都有。

        十岁以前还好,但十岁以后入学的人,三观基本已经养成,新思想对于他们来说影响的不够深刻。

        这里,便牵扯出第二点,他们始终是速成培养出来的。

        眼下的大明全民教育,是以初学开始的官学五年,以及中学为主的府学五年,前后加起来是十年时间。

        他们从七岁开始入学,到十七岁府学毕业,人生有接近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接受新式教育。

        反观燕山,五年的速成班对于他们来说,只是起初人生的三分之一,乃至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罢了。

        越到后来,这段经历的占比就越低,对他们的影响越浅。

        许多燕山官员现在回过头去,甚至连一句《燕山思想》的名言都说不出来。

        地位和权力跟上,思想没有跟上,这就是燕山派迅速腐败的原因。

        尽管他们瞧不上东林党和浙党,但东林党和浙党好歹从万历到天启年间一直在办事,直到崇祯年间开始不做人事。

        他们呢?从天启五年毕业到现在,不过十六年时间,就已经开始大贪特贪了。

        “这件事情,需要告诉一声弟弟。”

        “如果全部更换他们,需要最少多少官员?”

        朱由校沉吟片刻后开口询问,对此洪承畴认为不会牵扯什么,也就率先抢答:

        “最少需要二十万官员,才能将江南从九品以上官员尽数更换。”

        “不过,兵马司和衙役不在其中,如果连他们都在其中,那最少需要三十万人。”

        “……”听到洪承畴的话,朱由校皱了皱眉,因为眼下大明在渐渐使用府学毕业的学子作为官员,但府学毕竟才起步没几年。

        绝大部分的百姓,还是觉得孩子读完官员就回家帮忙干活,或者去讨生活,毕竟在他们看来,十二三岁的孩子已经很大了。

        所以,官学之后继续就读府学的人并不算很多,并且其中还有一些人在毕业之后,选择了进入军备院和各大院系继续深读,能毕业做官的人就更少了。

        三十万人,最少是府学两年的人才储备。

        “官学那些年纪大的人,是否能用于临时做官?”

        朱由校不想用官学之中年纪偏大的青年人,因为他清楚,他们就是燕山派第二。

        只有从七岁入学,十七岁毕业的学子,才是大明最优选的官员,因为他们接受的教育足够长。

        “若是临时,那自然是可以的,不过具体的还是得看万岁和齐王殿下。”

        洪承畴作揖回答,朱由校闻言也略微颔首:

        “你们继续查吧,不仅仅是江南三省,最好是南方诸省都查个清楚。”

        朱由检要走了,朱由校自然要开始担起担子了。

        虽然自家弟弟不希望自己掌权,但这不代表自己什么都得听他们的安排。

        权力,朱由校必须掌握一部分。

        “臣等告退……”

        见朱由校转过身去,洪承畴和孙传庭先后退出了乾清宫。

        他们走后不久,乾清宫又响起了木槌声。

        与此同时,在退出乾清宫门的时候,孙传庭当即便对洪承畴作揖道:

        “西南之地与洪阁臣有旧,洪阁臣……”

        “正因为与我有旧,因此还请孙阁臣代查,我则前往福建、湖广查桉,孙阁臣以为如何?”

        孙传庭本来想让洪承畴自己去查查西南的情况,但洪承畴却打断了他,大义凛然的让孙传庭不用顾及他,自己则是前往福建和湖广查桉。

        孙传庭没什么花花肠子,闻言只以为是洪承畴碍于人情不想去,因此便作揖:“既然如此,那在下先行告退。”

        “辛苦孙阁臣了……”

        洪承畴回了一礼,随后起身看着孙传庭远去的背影,不由眯了眯眼睛。

        西南的情况他当然了解,正因为了解他才不去。

        西南燕山派官员众多,一旦查出,并且日后需要更换,而燕山派不能一下子被打死的话,那他洪承畴就得面对燕山派的报复了。

        倒是福建和湖广,他们大多是守旧派官员的地盘,守旧派已经不成气候,自己过去,想来也得罪不了太多人。

        至于孙传庭,反正他已经被燕山派忌恨多年,债多不压身……

        想到此处,洪承畴心里暗笑,转身向着西华门走去,渐渐消失在了乾清宫门面前的广场上。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