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远洋归来_家兄朱由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八十七章 远洋归来

第(3/3)页

中自然也包括了齐国的事情。

        听后,朱慈燃并没有说些什么,反而是沉默了起来。

        这样的沉默,直到所有人下了马车,来到了天津府衙门后院的会厅时,才被朱慈燃所打破。

        “所以依你们之见,只要不遏制人口迁移,十年之后,齐国可有人丁百万?”

        “回殿下……正是。”徐霞客作揖回应,他敢说是因为朱由检交代过,不用对皇帝和太子遮掩的缘故。

        他得让太子和皇帝知道,自己去就藩不是去受罪,而是去享福的。

        “齐国的国策……比大明还要更开放……”

        听完了徐霞客说的话,朱慈燃只能憋出这么一句。

        他这句话也让徐霞客和黄蜚纷纷颔首认可,毕竟在一张白纸上作画,那基本是看主人的想法。

        相比较齐国,已经被涂画了条条框框的大明,注定了主人只能在框架内作画,一旦超出框架,那画作就乱了。

        “依你们之见,齐国国策,有哪些能被我大明采用的?”

        朱慈燃身体前倾,显然对于这个问题十分看重。

        不过面对他的这个问题,徐霞客和黄蜚对视一眼,面露苦色。

        带着这抹苦色,他们二人对朱慈燃讲述了齐国那边的所有政策和制度。

        果然,在他们说完后,朱慈燃的眉头便皱了起来。

        齐国的政策是很好,但基本都不适用大明。

        别的不说,齐国的土地都是公有制,但大明呢?

        虽说天下都是天子的,但百姓手里的耕地除了军屯田和移民田外,其它近六亿亩耕地都是掌握在百姓和士绅手中。

        大明公有制的土地,只有曾经的四亿亩军屯田和移民田。

        想要搞公有制,那士绅和百姓手里的六亿亩田地谁去收?谁敢收?

        再说齐国的国营制和个体制,大明需要照搬吗?能照搬吗?

        一亿七千万百姓在这里,这么大的体量,根本般不了……

        齐国能用是因为工人生产的商品数量有提前性。

        例如这个月齐国工厂生产出了三十万人使用的商品,工人工资高,但齐国国民只有二十七万,那就代表生产过剩了。

        如果是大明,那市场价格肯定要混乱。

        可如果是齐国,那齐国完全可以在后续通过移民手段来补全这个市场空缺。

        大明眼下的工人已经够多了,单单记录在皇店、官场的工人便有足足五百多万人。

        这五百多万工人是谁在养活?靠大明市场根本养不活,养活其中大半工人的市场都是海外市场。

        小西洋诸藩麾下的三千万人口市场,暹罗、甘孛智、朝鲜、勃泥、苏禄等国的一千六百万人口市场。

        还有利未亚、欧洲等各地的人口市场。

        大明几乎是吃下了全世界八成以上的海上贸易,这才养活了这五百多万工人,以及上千万桑农,粮农。

        李氏朝鲜眼下没有什么存在感,然而它每年要向大明的山东、瀛洲进口上百万石粮食。

        他们没有金银,所以朝鲜百姓会前往瀛洲或山东做矿工,或者在本国南部参加皇店开办的水泥场工作。

        这些最苦最累的工作,目前由朝鲜在做,而朝鲜国王李倧也在大明的支持下消灭了两班的守旧派官员,进一步裁撤了军队。

        眼下的朝鲜,由于没有后金的两次入侵,加上大明提供粮食,因此人口已经恢复到了四百万左右,但他们的军队数量却仅仅只保持了两万人。

        说白了,东亚各藩属国,属于被大明强羁縻的国家。

        不吞并他们,是因为大明的精力在对外。

        只要大明人口不断增加,涌入的大明人口总会把这些国家同化。

        到时候即便他们有单独的国号,但总归是大明宗藩体系下的国家。

        这种情况,就好像大明是联合国加五常集合体,藩国是加盟国。

        不过不同的是,藩国是老老实实认大明做老大的。

        大明不干涉除了贸易以外的事情,就算在当地贸易,贸易同时也会给当地王室交纳税收。

        对藩国人民提供工作,对藩国王室金钱拉拢,对国家整体武力威慑,文化融合,这就是大明藩属体系。

        大明要做的就是维持这个体系,然后适当减轻赋税,降低百姓负担,但同时也不能让朝廷太穷。

        只要经济不出现问题,政治上的大部分问题都能掩盖,这个体系便可以长久维持。

        但这样有好处,也有坏处。

        首先就是大明需要照顾藩国,其次就是大明体量太大,即便吃掉了藩国市场,也解决不了国内的人口问题。

        工业化对于大明来说只会进展越来越慢,因为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市场给大明吃。

        所以公有制对于已经占据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大明来说,在现有的生产力下,注定难以完成。

        朱由检给朱慈燃的教导就是发展科技,现在看来,大明也确实只有发展科技这一条路可以走。

        先把疆域内的资源运用起来,如果人口增长速度慢于科技发展速度,那大明还能维持很多年。

        想到这里,朱慈燃揉了揉自己的眉头,这一举动在徐霞客和黄蜚看来,像极了曾经的朱由检。

        “事情我大致了解了,你们好好休息吧,改日进京与齐王叔叙叙旧。”

        朱慈燃没有再过多纠缠,而是在了解了齐国的情况后,安抚二人好好休息,随后便起身准备走出衙门。

        “恭送千岁……”

        “不用送了。”

        徐霞客二人起身作揖回礼,亲眼看着朱慈燃离开衙门后,他们二人才舒缓了一口气,紧接着寒暄几句,便各自离去,返回自己在天津的院子休息去了。

        天津院子并不贵,二人在筹划第三次下西洋的时候,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因此在天津买院子是必须的。

        对于徐霞客来说,这一路的旅程有着太多他想要讲述的东西,回到府内的他立马开始翻阅起了自己的《游记》,检查有没有什么遗漏。

        相比较他,黄蜚则是在回到院子里后将自己早已写好的信交给了府内下人。

        下人得了命令,拿着这封信便向着辽东送去……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