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老谋深算_家兄朱由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二十三章 老谋深算

第(3/3)页

有人会想不开的造反,除非他觉得他的影响力和军事能力超过朱由检。

  不然,朱由检一旦返回大明,叛乱恐怕很快就会被镇压。驼

  趋于这点,朱由检才敢放心的让六人入阁。

  因此,辅臣的队伍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数,条件已经满足,朱由检是可以离开的。

  之所以他没有离开,是因为第二点。

  第二点的问题在于,即便有了辅臣,但大明的官僚体系依旧还处于党争之中。

  之所以眼下的党争看上去不激烈,是因为朱由检在上面压着,不然以燕山派的体量,施凤来、顾秉谦等守旧的诸党早就被扫出朝堂了。

  顾秉谦他们都如此窘迫,更别提手下治理都需要依靠燕山官员的六名辅臣了。

  他们如果上位,肯定是不能控制燕山派官员的,甚至为了更好地治理大明,他们都得屈尊成为燕山派的一员。驼

  想要降低燕山派的影响,就必须加入新兴官员,而新兴的官员,说白了也就是没有燕山符号的大明官学学子。

  目前大明的官学学子分为初学和中学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学习时间是十年。

  由于官学推广的速度不一致,因此毕业的人数也不一致,例如北直隶的初学学子已经毕业,但山西的还在学习,湖广、江西等地的学子甚至还在上一年级。

  这种情况下,他们虽然人数庞大,但学习的知识太过粗浅,和燕山学子是一样的。

  唯一让朱由检上心的,是加入中学阶段的府学学子。

  大明的府学学子知识面更广,学习和沉淀的时间更多。

  就如燕山派看不上守旧派一样,他们步入官场后,也注定会瞧不上燕山派。驼

  不过,目前最快毕业的府学学子也要到天启十八年才会毕业。

  眼下是天启十四年,距离天启十八年还有四年时间,也就是对燕山派的反击会在四年后开启。

  府学学子就是朱由检拿给洪承畴等六名辅臣维稳的官员体系,一旦掌握好这个体系,守旧派也就能被扫地出门了。

  守旧派一旦被扫地出门,那庙堂之上就是燕山派和官学派的争锋了。

  这么一来,喜欢玩平衡的朱由校就可以亲政上台了。

  在玩平衡这点上,便是洪承畴都觉得朱由校做的不错。

  因此,前后总结下来,朱由检之所以会放出他在天启二十三年离开,实际上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答案。驼

  天启二十三年,届时大明的官学体系已经接近成熟,初学毕业学子人数能达到上千万,而作为中学的府学毕业学子人数恐怕能达到上百万。

  用上百万府学学子来挤兑燕山派官员,恐怕燕山派官员也撑不了多少年。

  不过朱由检既然制定了初学和中学,那后续一定还有更高阶段的官学,到时候恐怕又是一个轮回。

  “只是……这个大明朝又能经得起几次折腾呢……”

  想到朱由检的暗手,以及他的年纪,洪承畴不由在心底暗呼“此子多智,近乎为妖”。

  不过经过这一通分析,他对于成为天启朝辅臣的事情,倒是没有那么抗拒了。

  说到底、手下有了班底,他倒也不怕皇帝像万历清算张居正一样来清算自己。驼

  只是,皇帝的性格注定了他不太可能会为一些政治失败而担责,这点洪承畴需要时刻警惕,避免帮皇帝背了黑锅。

  想了个清楚之后,洪承畴心里对于入阁的事情反而没有那么紧迫了。

  现在入阁虽然能享受名声,但破事也有足足一堆。

  等到天启十八年再入阁,那个时候才是稳坐钓鱼台的时候。

  “行了,京城的事情打探打探就可以了。”

  洪承畴从分析中走了出来,对木懿交代了一声,木懿闻言也作揖应下。

  应下的同时,木懿不免继续汇报起了其它的消息。驼

  “伯爷,乌斯藏那边,听闻上个月已经迁出四十余万番人,眼下仅有三竹节、喇萨、勃律、那曲、昌都等五城有驻扎兵马,和十二万被流放的罪犯。”

  “孙传庭目前还带兵驻扎在喇萨,您说他是不是得了殿下什么旨意?”

  “哪有那么多旨意……”洪承畴瞥了一眼木懿,为其解惑道:

  “那孙伯雅的性子就是这样,乌斯藏虽然得了十二万被流放的罪犯,但其地凶险,一着不慎便会丧命。”

  “十二万人入了乌斯藏不假,但它们并没有让乌斯藏的兵马可以自给自足。”

  “朝廷在乌斯藏驻扎五营兵马,仅仅这五营兵马,每年就要吃七万石米麦,算上这十二万囚犯,便需要近七十万石。”

  “想要不靠四川来供应这七石万石米麦,按照乌斯藏的亩产,最少要耕种八十万亩耕地。”驼

  “眼下,乌斯藏内有耕地二百万亩,如果以国朝对海外的标准,乌斯藏最少要有三十万人才行。”

  “现在只有十二万人,你觉得孙传庭会离开吗?”

  洪承畴反问木懿,木懿却咋舌道:“您是说孙传庭要等乌斯藏有三十万人才会离开?”

  “我三年不能离麓川,他又何尝不是?”洪承畴没有正面回应,但他的话却足够说明一切。

  “麓川的铁路、移民、耕地、文化比起搬空的乌斯藏更难,孙传庭难,我又何尝不难?”

  “替我上疏朝廷,就说麓川之功尚需三年才能毕全功,请朝廷让我继续代镇三年!”

  既然知道了天启十八年入朝才是最好的选择,洪承畴自然不可能提前入朝去劳累自己。驼

  他要在天启十七年再入朝,算上赶路的时间,差不多他能熬到府学学子毕业。

  到那时,他的首辅之位不仅能稳妥,还能坐的十分轻松。

  想到这里,洪承畴带着一抹笑意转身走回了衙门内,倒是木懿闻言有些愕然,不过一想到是洪承畴的安排,他便只能老老实实的作揖应下。

  目送洪承畴离去后,他找到了衙门内的官员,以洪承畴的名义起草了一份奏疏。

  随着快马从麓川衙门冲出,这份奏疏也加急送往了京城……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