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北方大旱_家兄朱由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一十九章 北方大旱

第(2/3)页

部的预算,大概能在明年降低到一千九百万两。”

        “天启十七年左右降低到一千六百万两,天启十八年降低到一千四百万两,天启十九年降低至一千万两,天启二十年降低至七百万两,二十二年降低至四百万两。”

        “二十三年左右,十一条铁路全部投入运营。”

        温体仁很会汇报工作,眼下谁都清楚大明的财政问题有多大,每年四百多万两的赤字让众人都哑口无言。

        但按照温体仁的话,如果赋税不出现问题,那明年的赤字可以降低到三百万,三年后降低到几十万,四年后转为结余。

        似乎在温体仁画出的蓝图里,大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只是面对朱由检这样的人,温体仁想要作画还是太年轻了。

        就今年这种南涝北旱的局面,大明的岁入恐怕连七千万两都没有,赤字能一口气达到一千二百万两。

        听着似乎不是很多,但如果平摊到大明一亿六千余万人百姓头上,那就是大明得额外从每个百姓身上收取七十五文的税才能补平赤字。

        七十五文的税钱看似不多,但对于只有男耕女织,偶尔打工的五口之家来说,五个七十五文就是三百七十五文。

        三百七十五文,这是男主人去打工都需要十几天才能赚取到的收入,并且他们还得是被朝廷分过官田的人。

        如果没有分到一人三亩的官田,那许多五口之家那两三亩薄田一年的产出也不过三四石米,连自己家人都养不活。

        即便男的出门打工,女的在家织布,一年男女全年无休,也顶多赚个四两银子罢了。

        四两银子买足了够家里人吃的米,也就只有二三两了,而看似不多的三百七十五文,实际就等同于从一般的五口家庭年收入中拿走十分之一乃至更多的银钱。

        况且,眼下遭了灾的百姓数量不下四千万,而大明一亿六千万人里,还有两千五百多万是未归化,且身无余财的少民。

        真的算起来,不是一亿六千余万人缴纳赋税,而是只有不到一亿人能交税,合计每个人得交一百二十文,以户落下去,一家五口人就得交六百文,孩子多的则是更多。

        要是大明手上的九亿多亩田地都平均分给了百姓,那对于百姓来说,六百文确实不多。

        但眼下经历了朱由检十四年的均贫富政策,大明的大量财富依旧掌握在士绅勋贵的手中,仅在他们手中的田地就多达三亿亩,剩下的六亿亩才是那一亿六千万人要分的土地。

        更别提这六亿亩里,还有约两亿亩掌握在中小地主手上,实际掌握在富农和贫农手中的,只有四亿亩土地。

        除去一千万人的中小地主,也就是说、剩下的四亿亩土地要平分给一亿五千万人,哪怕除去麓川、交趾、瀛洲的少民,也还有一千两百多万。

        对于一个人均最少四亩才能吃饱的时代,得不到生产资料,那就得有大量百姓去给士绅勋贵当佃户。

        千万佃户都是往少里说的,实际按照士绅勋贵和中小地主手里的五亿亩土地来算,大明最少有一半的人在给他们做佃户。

        哪怕大明分了一人三亩的官田,但实际上平头百姓还是得靠当士绅地主的佃户才能养得活自己。

        尽管大明已经推行了新政,并且只要丈量田亩、齐民编户做完,按照大明南北粮食总产量十几亿石的情况来说,国库可以收到一亿几千万石田赋粮,但问题在于大旱还在。

        从天启四年到天启十四年,大明就没有一年能收齐各省赋税的,不是这里蠲免,就是那里蠲免。

        不提新政还没完全执行的事情,单单今年受灾需要蠲免的田地数量,就直接达到了两亿六千多万亩,哪怕这两亿六千多万亩亩产只有一石二三斗,那大明也直接蒸发了将近四千万石田赋。

        这种情况下,大明的岁入能够提高才真是见了鬼。

        这还只是第二阶段旱情的开始,真到了崇祯十三年,天启二十年那最严重的三年灾情,朱由检自己都不知道,以自家哥哥的能力,能否抗得过去。

        “今年能收上来多少田赋粮……”

        朱由检想着这一堆子糟心事,不由抬头看向了站在殿上,体型十分消瘦的毕自严。

        面对询问,毕自严也颤颤巍巍的抬起笏板作揖:“在灾情不扩散的情况下,户部预估……约八千万石。”

        “税银呢……”朱由检叹了一口气。

        “不出意外,应该只有三千五百万两左右,两者折色合计不超过七千万两。”毕自严声音有些虚弱的回应,但他还是想足了办法:

        “如果将粮食运往灾区,不仅能平抑粮价,也能增收约一千万两的税银。”

        “不过这么一来,有些灾区的迁移司就困难了。”

        灾害和移民是并存的,因为灾害大了,吃不起饭,百姓才会愿意背井离乡的迁移。

        把粮食运往灾区贩卖,虽然能赚到银子,也能稳定粮价,但是吃得饱饭,活得下去,灾民就不会想着迁移了,这和朱由检的新政背道而驰。

        对此,朱由检只能微微皱眉。

        他想要百姓活,也想让百姓迁移,这两者看似不冲突不矛盾,但一旦让灾民吃饱,他们宁愿去打低贱至每日五六文的工,也不愿意背井离乡。

        因此,两者实际上是有一些冲突的。

        “秋收后,少量贩卖吧。”

        朱由检还是面对现实做出了妥协,迁移和让百姓活命,他还是选择了让百姓活下来。

        有的时候他倒是想自己能像朱元章一样,把百姓用绳索绑着就强行迁移。

        但他具体一想到那个画面的时候,就不免地有些不忍。

        “今岁迁移多少百姓了……”

        朱由检略有疲惫的靠在了椅子上,毕自严也做足了功课,看着笏板上的答桉就汇报道:

        “入夏以来,北方赤地千里,移民不断增多,以至于火车连车带顶都被灾民挤满。”

        “河南、山西、山东的百姓或是乘坐火车,或是乘船,仅仅四个月便迁移了七十余万人,为三省人口的三十分之一。”

        毕自严的话骇人听闻,要知道即便是去年五省区域性旱情的情况下,大明在江西、四川、北直隶、山西、陕西的全年移民数量也不过一百八十余万。

        今年仅仅是三个省四个月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