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京中轶事_家兄朱由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零一章 京中轶事

第(3/3)页

宣传各地官学开办,以及朝廷对江南官学开办的时间。

        至于分田,江南许多佃户可都是在朱由检裁撤卫所后得了便宜,分了田地的,虽然只有两三亩,但那也算分地了。

        如果日后不能迁移,不给分田,那佃户这辈子就都是佃户了。

        二十几万的军队驻扎着,三条政策限制着。

        江南的士绅豪强虽然不情愿,心里暗恨,但他们终究没有办法。

        他们在朱由检手中每一次吃瘪,都是因为兵权,而并且这玩意,朱由检又牢牢把控,根本不给他们行贿的机会。

        各省的拱卫营是轮换制度的,每次朱由检要颁布新政,就会被拱卫营轮换一遍。

        朝堂上都没人敢反对朱由检,更何况他掌握更深的五军都督府。

        只要没有人带头,地方的拱卫营就不敢阳奉阴违。

        不过,新政之所以能颁布的那么顺畅,主要还是支持它的人占了大多数。

        除了那些拥地数千、上万,十数万亩的大士绅,大豪强以外,其它的中小地主和富农、贫农都是支持新政的。

        明末之所以会崩盘是因为经济的崩溃,而晚明朝廷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剥削作为中产的中小地主和富农,然后让大量的中小地主和富农破产,最后导致朝廷无人支持,就这样被李自成取代。

        历史已经证明了,作为中产的中小地主和富农是十分听话的,很少有反对晚明加派三饷的叛乱。

        所有的叛乱,都是建立在旱情之下,贫农破产而聚集为饥民的背景下。

        因此朱由检很清楚自己要拉哪一派对付哪一派。

        中小地主和富农、佃户、贫农……

        这些才是他要拉拢的人,只要这些人不反对,那些大士绅、大地主和大豪强就是一群虫豸。

        “看来,新政基本上是没有问题了。”

        得到了准确的回答,朱由检十分满意的回应了曹化淳,不过曹化淳见状也作揖道:

        “新政颁布虽好,但下面的人也有不少想要浑水摸鱼的。”

        “从正月初一开始,陆指挥使已经带着锦衣卫巡察抓了大小上百名官员。”

        “殿下,您看是不是……”

        “不用,让他抓吧。”朱由检打断了曹化淳的话,他对于陆文昭巡察地方的举措还是十分满意的。

        官员被抓就被抓好了,反正天下官学中,有的是削尖了脑袋想当官的平民学子。

        基础教育的官学立起来后,朱由检就不缺大量的基层官员了,眼下官学最早的一批已经四年级,但燕山学府的学子还有四批,约二十六万人。

        等四年过去,大明在燕山的储备官员就会用完,燕山的势力也会被削弱。

        四年的时间,足够朱由检将剩下的几个省份教育一一普及。

        如果要增办府学(中学),制定府学为五年期,那大明政坛顶多有两年的半空白期,然后北直隶的几十万毕业学生就会开始加入恩科的队伍。

        他们加上民间自己备考的士子,大明根本不可能缺官。

        因此贪官污吏年年有,但年年都有人替补他们,陆文昭的存在等同是告戒了其它人别当贪官,别贪腐。

        朱由检自认为他给官员们的俸禄已经够多的了,别的不说,就今年新政颁布后,大明财政只有七千万两,但官员俸禄就占据二千二百多万两的情况来说,他已经算是仁善的了。

        正因如此,朱由检每当听到官员们说五军都督府开支大的时候都不免好笑。

        把官员们的俸禄发给五军都督府作为军费,五军都督府能扩军到一百五十万。

        现在五军都督府在开源裁军,已经算是朱由检为未来大明的长治久安而准备了。

        他要在自己的任内把疆域打下来,把大明的经济搞好,之后的治理就交给自家哥哥和侄子,只要新政不被破坏,大明能再兴旺两代人。

        “腊月出发的船队如何了?抵达瀛洲没有?齐国的情况如何?”

        想到未来的事情,朱由检转头看向了王承恩,因为这件事情是他在负责监管。

        “辽东侯命刘祚带兵前往齐国,三日前的消息是已经抵达北州府,估计今年四五月就能抵达齐国。”

        “齐国那边,金铉每月都派快船将消息送回瀛洲,从去岁十月到正月二十五,安陵府和京兆府已经已经粗垦九千余亩耕地。”

        “按照殿下您的指示,金铉已经找到了当地的煤矿和金银矿,想必这批机器和劳改工带过去后,齐国就能在煤炭上自给自足,还能产出金银了。”

        王承恩回禀着朱由检想知道的一切事情,对此,朱由检十分满意,但他还是问道:“与当地的土人,有没有发生冲突。”

        “自然是有的,金铉指挥兵马覆灭了十二个想要入侵的部落,俘虏两万余人,尽数作为劳改工,劳改期限十年。”

        王承恩说着齐国那边发生的战事,不过朱由检也不太上心。

        毕竟欧洲人用火绳枪都能征服美洲,何况批量装备了火炮、燧发枪,并且兵马近万的明军呢?

        对于齐国的安排和治理,朱由检已经告诉了金铉应该怎么做,以金铉的性子,基本会按照他说的话照办。

        现在朱由检要关注的,应该是蒸汽船只什么时候能运用,以及产量能有多少,能不能达到每年来往大明和齐国三次以上。

        只有达到了这些标准,大明才能向齐国批量移民。

        另外就是东北的事情,朱由检也需要处理一下。

        想到这里,朱由检揉了揉眉心,紧接着对王承恩和曹化淳说道:

        “告诉黄龙,让他暂时在家里休息两年,等齐国那边建设好一些再过去。”

        “另外第三次北伐的功赏问题,我仔细想了想,封刘兴祚为辽东兵马司指挥使,加授正三品上轻车都尉,与其一同起兵的刘兴沛、刘兴基、刘兴梁等五人,授予各城兵马司百户、千户,加授正六品云骑尉。”

        “封李延庚为东海省兵马司指挥使,加授从三品轻车都尉。”

        朱由检最后总算把东北遗留的问题给解决了,刘兴祚和李延庚这两人毕竟跟随了后金起兵,虽说他们属于是明朝逼反的人,但劣迹在这里,朱由检不太可能让他们担任军职。

        管辖兵马司,这已经算是他能想到的办法中,既能安抚二人,有不让军中有怨的安排了。

        安排完一切事物,朱由检刚想休息一下,但忽的又想到了一个人,因此不免转身询问:

        “对了,李定国什么时候回京?”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