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两门三侯四伯爵_家兄朱由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七十四章 两门三侯四伯爵

第(3/3)页

,我无需担忧,哈哈哈……”

        朱由校没心没肺的笑着,但朱由检却听后摇头。

        如果大明有实现他政治抱负的土壤,他自然不愿意离开,可事实证明,这样的土壤并没有。

        大明这块传承了五千多年文明的土地上,已经充斥着太多利益,而利益也被大量瓜分。

        他能做的只能是为破破败败的这间屋子舔砖换瓦,却不能掘根,因为他的身份注定了他不能做这种事情。

        但是齐国不同,去了齐国,在那片没有利益纠纷的土地上,他能最大的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他想试试看,如何平衡君权和民权的关系。

        如果成功了,诸藩会学习效仿,甚至大明也会效仿。

        如果失败了,那么他可以借助大明的力量来重新尝试新的办法,吸取失败,留下成功的国策。

        他可以失败千万次,但只要成功一次,诸藩和大明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是大明给不了他的一个机会,因为大明一旦失败垮台,那将没有任何力量帮助朱由检重新构筑一个新大明,但让大明自然过渡,它却能在关键时刻帮助朱由检构筑无数个新齐国。

        当然,这也仅限朱由校在位时期,因为朱由检不敢保证自己那个大侄子朱慈燃会不会延续他的政策。

        “这么算来,明年齐国应该就能自给自足的养活三营兵马了。”

        朱由校双手撑在齐国的沙盘上,莫名说了这句话,而朱由检听后摇了摇头:

        “我准备让金铉他们六月出发,先带两营兵马和一万瀛洲劳改工过去,然后在腊月再让黄龙带一营兵马和下半年产出的拖拉机,以及一万劳改工过去。”

        “金铉抵达齐国,应该是十月,留给他的开垦时间有五个月左右,三千台拖拉机,半年顶多能开垦出两万亩不到。”

        “算上鱼获和当地制作的土化肥,我估计第一年应该能达到亩产一石,尚且不能自给自足,还得让瀛洲对其供应粮食才行。”

        “等黄龙也带人过去后,当地每年恐怕要十二万石粮食才能满足缺口。”

        “我的预计是,天启十五年左右,他们这三万人可以自给自足,并且可以接收三万移民,之后每年移民数是拖拉机数的三倍左右。”

        朱由检算好的,一台拖拉机可以耕地十到十五亩,而一个人想要生活,就需要四到五亩的基本耕地。

        换算过来,一万台拖拉机可以耕出十到十五万亩耕地,而移民人数在三万左右是比较稳妥的。

        当然,当最开始移民的人已经有超过五亩的耕地后,齐国百姓的肉食就不成问题了,因为有充足的粮食来生产饲料。

        如果第一批移民有超过十五亩的耕地,那么后续的移民也就不会担心去到当地买不到粮食吃了,甚至金铉可以凭借赋税来发放粮票。

        因此拖拉机是齐国发展道路上的杀手锏,它的数量越多,齐国就越快地走上正轨。

        在十年后第二批工业区陆续竣工后,齐国每年将获得十几万台蒸汽机,新增上百万亩耕地,每年能多迁移几十、上百万人。

        不过这个前提是齐国能拿出那么多迁移银,而迁移银只有靠瀛洲的劳改工去金山府(阿拉斯加)为齐国赚金银了。

        眼下一两万的劳改工倒没有什么,但日后劳改工调动的越来越多,自然就不好商量了,因此朱由检准备提前说好。

        “瀛洲的劳改工,齐国出一两银子迁移一个如何?”

        “些许倭寇,弟弟全部带走也无妨。”

        不出意料,朱由校大手一挥就让朱由检把劳改工都带走,不过朱由检没有这么做,还是坚持道:“还是一两一个吧。”

        “……”听着自家弟弟这么坚持,朱由校也侧目看了他一眼,想了想后点了一下头:“那就按照弟弟所说的,一两一个吧。”

        说罢,朱由校准备继续专心弄他的木头,但朱由检却说起了一件正事。

        “第三次北伐和诸藩就藩战争已经彻底结束,哥哥也该定下功赏了。”

        “这是臣弟拟定的名单,哥哥可以看一看……”朱由检说着,把怀里的一张纸拿了出来,而朱由校也接过摊开。

        在这张纸上,排名首功的就是曹文诏,其次是曹变蛟,熊廷弼、孙应元、孙守法、袁应泰、曹猛、尤世功、贺世贤等人……

        其它的祖大寿、毛文龙、吴襄、吴三桂等人的名字也在册上,一共一百二十七名将领上榜。

        除了他们之外,朱由检还在下面写下了黄龙、黄蜚、卢象升,戚元辅、戚元弼、李自成、刘宗敏等人的名字,一共一百五十九个将领上榜。

        以上这些,都是诸藩就藩战争和第三次北伐的功臣,而这其中,被授爵的一共有七人。

        北伐被封爵的有四人,分别是熊廷弼被擢升为江夏侯,孙应元被擢升定兴侯,曹文诏被擢升威远伯,袁应泰被擢升凤翔伯。

        诸藩战场被封爵的有三人,分别说黄龙的辽东侯,戚元弼的定西伯,戚元辅的定东伯。

        整个南北两大战场出了三侯四伯,但更要命的是戚氏一门出了三个勋贵。

        然而,这份要命却不够,只因为朱由检要再点燃一把火:

        “另外臣弟建议擢升戚元功为定南伯,秦民屏为武隆伯,秦良玉石柱伯。”

        朱由检的一句话,大明出了两个勋贵家族,并且是一门多勋的家族。

        即,戚金定远侯,戚元功定南伯,戚元辅定东伯,戚元弼定西伯,以及秦邦屏忠州侯,秦邦翰酉阳侯,以及秦良玉的石柱伯和秦民屏的武隆伯。

        两门三侯五伯,这是何等殊荣?

        “……”听到朱由检的话,朱由校沉默了片刻,他很清楚,两门的老将都是希望匡扶大明,站在自己这一边的,因此提拔他们等于巩固皇权。

        这样的册封,黄龙不会有意见,孙应元也不会有意见,熊廷弼也不会有,至于其它人就更不会有意见了。

        说到底,秦戚两氏基本是齐王府大部分武将的恩师,他们没有理由反对。

        “就按照弟弟说的办吧,不过……”朱由校认可了这份名单,但紧接着却沉吟道:

        “这名单之上,可以加上魏良卿、金錝、张献忠三人。”

        “他们三人,前二者这次护驾有功,希望擢升为皇城三卫都指挥使和开平府总兵。”

        “至于张献忠,我听闻他在多伦县守城有功,抗住了苏布地四万多骑兵围攻,这次或许可以擢升为一营参将,或者一卫指挥使?”

        (本章完)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