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九) 天启三十八年_家兄朱由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番外(九) 天启三十八年

第(2/3)页

万西班牙军队,对奥斯曼帝国手中的埃及发动进攻,葡萄牙加入战争,史称“南方战争”。

        欧洲在经历变化,大明同样。

        以朱慈烺治理的方丈县来说,朱慈烺根据方丈县的气候、土壤情况来对症下药。

        考虑到运输的问题,朱慈烺对当地以经济以畜牧业同时,加大了羊群的圈养数量。

        不仅如此,他召集工匠们在当地建立了羊绒加工厂。

        羊绒工厂的出现,让方丈县的岁入从原本的七千多两,直接上升到了八千五百多两。

        只是朱慈烺还是不太满足,他根据方丈县地广人稀,粮食太多而卖不出去的困扰开始进行研究。

        这期间,心软的朱由检在给他的家书中写下了关于真空罐头的事情。

        得到启发的朱慈烺自己动手,将自家父亲所说的罐头付之行动。

        从天启三十六年正月到天启三十七年二月,朱慈烺在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下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最终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将食品装入薄钖铁制成的铁皮罐,用木塞塞住瓶口,放入蒸锅加热,再将木塞塞紧,并用蜡封口,最后放入沸水锅中加热半个时辰。

        这种办法,能保证食物三个月不变质,不管是对于民生还是军队都是突破性的研究。

        朱慈烺在朱由检的指导下研究出真空罐头后,他第一时间就是给朱由检回信,同时也在方丈县开设相应的工厂。

        原本因为航运时间太长而贩卖不出去的乳制品、蔬菜、水果,现在成为了方丈县的主要经济来源。

        方丈罐头的工厂占地一百亩,有一千五百个工作岗位,而这些工作岗位的背后是一千五百个家庭。

        截止天启三十七年九月,朱慈烺运营建设的“方丈罐头”投产,年产量九百万个罐头。

        在投产后,“方丈罐头”成功被五军都督府采购,作为河中、岭北等地驻军的军需品。

        腊月初三,五军都督府上直都督李定国上疏,建议明确士兵的战时军需问题。

        腊月初九,经过五军都督府商议,监国太子朱慈燃拍案,大明制定了大明士兵的战时军需标准。

        参与作战并出征的士兵,战时每日的军需标准是重量一斤的肉罐头,以及重量半斤的蔬菜或水果罐头和重量半斤、含糖不低于一钱的方块饼干,重量半斤的军粮米。

        两斤半的物资便是一个士兵作战时一天的伙食,饼干罐头往往是第一个需要吃光的东西。

        只有将它吃光,才能将袋装的军粮米倒入铁皮罐中,随后掺水煮沸,同时对肉罐头和蔬菜罐头进行不同的掺水加热。

        这个过程差不多需要一刻钟,煮出来的东西味道也不好,但如果是在作战,想来不会有谁对这样的伙食产生抱怨。

        至于这样的物资价格,差不多是在三十文左右。

        也就是说,维持一个士兵当日口粮,最少需要三十文。

        对于常年仅保持两到三万对外作战部队的大明来说,这点支出不算什么。

        倒是对于方丈县来说,罐头工厂的建立不仅让当地的百姓获利,也让县衙的税收从每年的八千多两,增加到了三万六千余两。

        之所以那么低,主要是大明百姓目前对罐头还不了解,罐头还没有推广所致。

        因此,朱慈烺虽然建设了罐头工厂,工厂的年产量也能达到九百万罐,但市场上的需求却还没有出现。

        不过,未来可见的是,诸如水果一类的罐头,只要传播出去了,那将会成为北方农村百姓的最爱。

        因此,朱慈烺在方丈县取得成功后,主动上疏朱慈燃,建议对拥有和方丈县同等条件的县城进行罐头工厂建设。

        朱慈燃看过奏疏后也觉得没有问题,当即对六十七个地广人稀的县城进行了建设。

        经过朱慈烺长达三年的试错,加上其他踊跃而出的人才,大明负支出的县城数量从二百余个降低为一百四十二个。

        当三年的任期结束,朱慈烺被吏部评功为三年连续甲等,升调南州平西府知府。

        只是,面对这一份调令,朱慈烺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笑,随后上疏辞官,准备前往齐国就藩。

        对此,朱慈燃还没有做出任何安排,躲在深宫里的天启皇帝朱由校便被惊动了。

        五十四岁的皇帝朱由校下旨让朱慈烺返回京城办理辞官,同时与已经毕业的朱慈烜、朱慈炯二人一同返回齐国就藩。

        朱慈烺没有拒绝,而是在天启三十八年四月初五乘船北上。

        这一日方丈县的许多百姓都来到了东港哭泣着送他北上,直到多年后他们才知道自家朱知县就是齐王长子淄博郡王朱慈烺。

        五月初九,朱慈烺抵达了天津港。

        他阔别京城三年,京城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

        “呜呜——”

        坐在前往京城的火车上,朱慈烺一个人看着窗外,不知道在想什么。

        夏完淳提前回齐国了,没有和他一起北上。

        已经二十五岁的朱慈烺看着不断倒退的窗外景色,他可以清晰看到许多使用着拖拉机的百姓在田间工作。

        几千亩良田中,仅仅只有几百人在劳作。

        不是因为人不够,而是因为现在的劳作已经不再需要那么多人了。

        如果是开发还不成熟的地方,那么生产队基本每日都要挨家挨户的全部出动,因为要开垦林地。

        但是对于已经开发数千年的北直隶来说,眼下的北直隶已经被开发到了极限。

        从天启十年的三千万亩,到眼下的六千万亩,仅有七百万百姓的河北显得地广人稀。

        “哟!咱大明的耕地居然有十五亿亩了!”

        “真的假的?!”

        车厢里,一人拿着报纸惊呼,旁边人都凑热闹的围了上去。

        “《大明报》户部尚书孙可望于五月初二上奏,国朝耕地突破十四亿亩,百姓两亿六千四百余万……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