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能者多劳_捡到一只始皇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一章 能者多劳

第(2/3)页

市...可惜教育却不能平均来计算,秦国各地的发展极其不平衡,有咸阳邯郸这样的大县城,也有武遂,柏仁这样几千人的小县城。

  也就是说,咸阳的小学可以要承担数千数万的学子,而有些县城里的小学可能只有几十个学生...

  这些都是需要赵括亲自来解决的问题,包括启蒙的教材要做到统一,还有学田的设立,以及对老师的编制问题...赵括一头扎进教育的海浪之中,开始来打造华夏的教育事业。赵括这个人做事,非常的认真,而且不怕辛苦,在老师的问题上,如今的秦国非常的需要官吏,故而认识字的都去当了官,赵括不能跟嬴政去争夺这些人才。

  秦国如果想要在各地设立官学,完成对孩子的全部教育,怎么也需要个十万以上的老师,这样的编制,对秦国是巨大的挑战,因为秦国要养活这些老师,还要能找出这么多的老师出来。故而如今的教育难题是在老师身上,并非是学生。赵括苦思冥想,也没有找到什么太好的解决办法。

  若是想要解决这样的难题,那就只能是等待天下太平,等到各地的官吏充足,才能建立这样规模的学校体系。

  不过,如今只是在关中地区进行尝试,那老师还是足够的,赵括不只是秦国的武成侯,他还是杂家马服派的创立者,他的徒子徒孙遍布各地,赵括只要开口,就能得到足够的老师...而教材的问题,当初李斯所书写的启蒙教材,还是可以应用的,除却这些之外,赵括还需要不同课程的教材。

  语文的教材当然也不能只是启蒙教材这么简单,赵括只能是回忆着,又编写了几个简单的小故事,作为孩子们最初能接触的故事,他所写的都是些宣扬道德的故事,正好,编小故事并不是难事,而韩非就很会编故事,这是华夏寓言之王,而数学课程嘛,赵括看向了张苍。

  这些时日里在我家看了这么久的书,也该报答一下了。

  张苍就被赵括抓起来编写教材,不得不说,他这些年读的书还没有白费,张苍在明白赵括的用意之后,按着赵括所说的,完成了两套适合初学者的数学教材,只用了不到两天,这位华夏数学家,还是有些东西的。因为小学的学制被定为两年,故而所需要的教材当然也就是两套,可都是些很基础的东西。

  对这些孩子们的教育,应当就是在认字,算数,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赵括在心里想着,忽然,他又下意识的想到了新的东西,应当加上卫生教育,体育大概是不用教的,毕竟这些孩子们长期都在耕地里帮着父母,说他们疏于锻炼,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当然,有些时候也可以组织运动会,进行个比赛之类的。

  主要还是这个卫生健康教育,勤洗手,不要用脏手触碰眼睛,注意卫生,不要随地大小便这些最简单的东西,这些简单的知识反而能起到一些很重要的作用...赵括整日都在府里忙碌,张苍也无法安心看书,只能是跟在他身边,帮助他,从前担任过学室祭祀的成蟜,此刻也是回来帮助赵括。

  坐在内室里,三个人就跟着教材,老师等问题展开辩论,或者就是埋头书写,谈论课程的安排,以及休息时间,学田等事务。

  时间一天天的流逝,赵括所需要的小学也正式在咸阳动工完成,他将原先的别院按着自己记忆里的模样改成了学校,甚至在学校完工之后,赵括还忍不住的拿出纸笔,当场书写了一个学海无涯的字样,挂在了墙壁上。就在赵括非常忙碌的时候,有一个老朋友找到了他。

  老朋友是农家的展,展看起来岁数极大,其实只是因为在耕地里风吹日晒,实际上,他只是比赵括年长几岁而已,这些时日里,展一直都在忙着选种育种,秦国对各地的征服,让展也可以在更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