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友邦惊诧论(九)_文明破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66章 友邦惊诧论(九)

第(1/3)页

      “主席,只有你发话,才有人真的敢去调查。”

      听到吴有平居然当面对何锐这么讲,李润石心中有些讶异。在文明党党内与政府内都认为吴有平是何锐的亲密战友,但是在这件事上如此回答,好像不太应该。而且此事还是吴有平先提起的,吴有平定然不是那么简单的说说。

      果然,吴有平问道:“现在的宪法中,对于主席的连任没有明确规定。当下只要不糊涂的人都知道,帝制已经不可能恢复,袁世凯当年就在此事上身败名裂。此时还有人如此讲,想来大多数人在意的不是称帝,而是领导权的稳固。”

      李润石其实也是这么想的,听吴有平说出来,便看向何锐。就见何锐只是答道:“我知道了。不过当下要紧的还是抓紧国内教育,加快经济秩序建立。”

      说完,何锐转向李润石,“李书记,这次请你来,就是想询问一下陕西的情况。”

      李润石卸任宣传部长后,被任命为陕西省委书记。见何锐问自己,李润石当即做起了汇报。吴有平竟然没有离开,而是一起听汇报,这让李润石感觉自己这待遇有些过高了。

      陕西这几年经济发展很快,李润石精准的抓住了要点。陕西这几年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依靠国家投资,尤其是在水土流失地区,靠了淤地坝的农业模式,的确大大改进了当地极为贫困的农村生活。

      但陕西当地工业发展阻力很大,当地缺乏水源,交通也不便利,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大量投资。李润石讲述了这些具体情况后叹道:“主席,前一段省里面会议,有个贫困县的县委书记请求支持,他们市的市长说,勒紧裤腰带。那位县委书记答道,请援助裤腰带。这就是陕西现状,想靠陕西自己解决问题,短时间内做不到。”

      本以为说了这些,就会被何锐批评。没想到何锐语么平和的说道:“陕西各地生育率如何?李书记可否知道?”

      李润石稍一思索,当即将陕西各市的生育率大概的讲述出来。李润石这一年可没有在陕西坐办公室,而是几乎走遍了整个陕西,对于陕西的局面有了解。配合了研究的数据,绝不至于不知道基层的情况。

      等李润石说完,何锐才说道:“凡是工业化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就低,凡是在传统农村的生育率就高。这绝非仅仅是计划生育的宣传以及获得计划生育工具的问题,更多的是陕西当地进入工业化生活的人口问题。只要受过一定教育,然后到工业区工作,很自然的就会进入工业化生活。工业化生活中,谁都不想要很多孩子,加上计划生育宣传以及方便获得了计划生育工具,才会有自发的采取计划生育工具的需求。

      全国的产业规划中,陕西也有规划中的位置。我们可以向陕西当地给与更多采购订单,但是生育率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检测标准。”

      李润石眉头不自觉的皱起。何锐的看法过于冷酷无情,让李润石心中颇受震动。

      在旁边的吴有平看着李润石的反应,心中有些好奇。大家都看得出,何锐对李润石非常在意。哪怕何锐自己觉得自己是尽量不显示出来,但是这种事情骗不了人。尽管何锐的才华的确令人惊艳,但是何锐在掩饰自己方面的才华着实非常一般。现在何锐提出的要求可不是一般的高,吴有平觉得对李润石来说,这个考验着实够巨大。

      沉默持续着,何锐并没有开口,而是拿起份文件看起来。吴有平心中再次感叹,何锐对李润石的偏心着实太过。如果是别的省委书记,现在大概就被何锐接连不断的问题弄到满头大汗。

      “主席,这样的生活方式何时会进入下一个阶段?”李润石开口打破了沉默。

      何锐放下文件,丢给李润石一根烟,“公平与效率会不可兼得,当社会效率已经大大影响到社会公平的时候,现有的分配模式就必须彻底改变。所以当下追求效率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社会本质教给人民,做好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在调整公平与效率结构的时候,才能尽可能减少思想方面的混乱。”

      “真的不能考虑更均衡的方法么?”李润石说完,点上了烟。如果只是道理,或者是中央的安排,李润石都完全能理解。所以面对现实的时候,其中的矛盾就会折磨着李润石。

      “永远不要认为可以无中生有。既然世界是运动的,运动就需要能量,那么任何社会行为都需要名为成本的能量。官僚体系用于糊弄人的方式,就是把各种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内容纠结在一起,形成一个看似牵一发动全身的大麻团。中国古代文人们有意或者无意的,就宣传这样的方法论。理工男们为什么更靠谱,因为理工男如果用这样的方式思考工程问题,就永远搞不出成果。”

      李润石深深抽了一口烟,这才说道:“只要能多一点主动性,很多事情不是不能变得更好。”

      “乡愿,德之贼也。”何锐用文人的话给与了回答。

      李润石并没有因为听到这话而不高兴,反倒是陷入了思考。旁边的吴有平看到这一幕,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在东北的时候跟在何锐身边,遇到问题就会请教何锐。那时候何锐也是用这样直率的态度回答着吴有平的提问。回想起那时候的自己,也经常被何锐的看法弄的心情不快,但是经过一番实践,吴有平又不得不承认,何锐的看法的确切中了要点。

      李润石又思索一阵才开口,“就是说,社会进步是建立在巨大浪费的基础之上。”

      “那叫做成本。我们人类是一种有记忆力的生物,而且中国又是一个格外注重历史记录的国家。之所以现在我们感觉从历史书寻求解答方案,却经常会似是而非。原因很简单,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业化,是一个从未经历过的事情。刻舟求剑,要不得。”

      何锐说完,又觉得自己的语么或许过分严厉了,便补充了一句,“当然,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那位刻舟求剑的老兄其实只是在表达自己丢失一口剑所引发的无奈。或许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