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中英经济与中英战争(二)_文明破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42章 中英经济与中英战争(二)

第(1/3)页

  商务部同志提交的报告中,莫里循觉得中苏的经贸谈判一到关乎具体细节的部分,气氛很容易就苏维埃起来。对此,莫里循也没办法。民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是以培养中国社会消费能力为核心,在价格中必须考虑到生产要素计价。

  苏联有自己的一套经济思维,由于不存在自由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导致中苏双方思维差距非常大。但这些分歧并没有阻止双方贸易不断提升,毕竟中苏贸易对双方经济的影响都相当正面。现在已经形成了4月,10月,每半年一次的定期会议。

  按照习惯,莫里循与苏联商贸委员交换了贸易清单。所谓‘清单’可不是几页纸,而是厚厚的几册内容。这些自然有负责这些工作的同志对谈,莫里循与苏联商贸委员古拉耶夫到了旁边的小房间里喝茶聊天。

  茶是做成了茶饼的大吉岭红茶,看着对方很享受的模样,莫里循问道:“古拉耶夫同志,不知贵国对于我国提出的在中亚扩大棉花生产的建议有什么看法?”

  与做成茶饼的安化黑茶相比,大吉岭红茶无疑更加美味。古拉耶夫委员并没有立刻回答关于中亚棉花的问题,而是喝了一整杯后,问道:“不知这种茶叶可否在贸易清单上?”

  “当然在。”莫里循爽快的答道。解放了阿萨姆邦后,当然要给当地的茶农找到销路。与中国上等红茶相比,阿萨姆红茶有一定差距。但是阿萨姆的大吉岭红茶也有自己的好处,那就是品质均匀,产量够大。苏联人口过亿,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市场。大吉岭红茶自然列入了商品清单。

  古拉耶夫听到这个回答,觉得此次至少有了锦上添花的新成果,也开心不少。从苏联建国开始,就面对相当恶劣的战略姿态。除了南方的土耳其为了发展其国内的经济而没有明目张胆的对苏联表达军事威胁之外,东欧,北欧地区的国家都对苏联表达了足够的恶意。

  为了团结苏联人民,必须让苏联人民感受到社会主义优越性。即便苏联国内生活水平不如西欧,不过苏联也没有直接与西欧接壤。只要让苏联人民感觉现在的生活比沙俄时代好,而且一年比一年更好,就足以鼓舞起苏联人民建设国家的信心。

  此时,与苏联逐渐深化了互信关系的中国,意外的在轻工业品上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在列宁同志在世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