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6 屏风(下)_桃源美利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46 屏风(下)

第(2/3)页

贵妃朝服像》在苏富比拍卖行被匿名买家以1776万美刀交易,而这此瓷板画比他的画作更加的稀少。”曾巩指着第六座瓷板画屏风郑重地介绍道。

  郎世宁是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这第六座屏风看可了不得,据说他与中国的物件之宝宣德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据说是一起铸造的,这座屏风的炼铜达三十六炼,几乎将几百斤的铜给炼没了,然后掺入金银、锡、玛瑙等等数十种贵重金属、宝石,并且采用金器雕刻技术耗时一年才完工。铜象耳宣德炉曾经成交价139万人民币,而且它还不是正统的宣德炉。”曾巩抚摸着屏风细腻的质感骄傲地说道。

  我的娘哎,托尼简直想拜倒在曾巩的三角裤下,就这一座屏风它也太牛了吧,按着曾巩的介绍仅仅一半的屏风你不出个几千万美刀都不好意思和人家打招呼,随着曾巩的介绍他感觉自己的小心脏随时有停跳的危险。

  “第七座是用中国独有的缂丝工艺制作而成,缂丝工艺是中国丝绸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艺术价值,早就不能用语言来形容了。”曾巩指着第七座屏风侃侃而谈。

  缂丝,又称作“刻丝”、“克丝”或“尅丝”,文异音同。旧时又“长刻丝”、“刻丝作”、“刻色”等。缂丝在海外也有其他名称“缀锦”、“缀织”、“织成锦”等。《玉篇》说:“缂,织纬也。”由于织造的作品在图案与素地接合处微显高低,呈现一丝裂痕,犹如镂刻而成,故称“刻丝”。其成品正反两面如一,与苏绣双面绣有异曲同工之妙。与刺绣、玉雕和象牙雕、景泰蓝并称为中国四大特种工艺品,并与云锦合称为中国两大珍品手工丝织物。古有“织中之圣”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