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画眉鸟_永不解封的档案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下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一章 画眉鸟

第(1/3)页

  赤柴八重藏率领着队伍在列车脱轨之后。

  先是下达了全体下车,跑步进入临城的命令。

  结果就是:不到三分钟,就有巨大的爆炸声传过来。

  连火车也像是风中的落叶一样震荡起来。

  先下车的鬼子遭到了炸弹的袭击。

  安平指挥着五团的重机枪、迫击炮、步兵炮也对着所有的车厢开火。

  突然发生的变故让这些鬼子们措手不及,

  “还击!还击!”这是鬼子的小队长、中队长们在命令。

  “冲出去!”

  ……

  赤柴八重藏联队长当然清楚现在的形势:

  外面有埋伏,鬼子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依凭着列车车厢对外面的进行反击。

  刚刚是列车在行进,那些埋伏在铁路两边的身影混在麦田当中,不那么容易被发现。

  现在不一样了,枪声、炮声暴露了他们的位置。

  在列车上面的鬼子们,站得高,看得清。

  处在它们现在这样的位置上,已经能够看到麦田里面那些士兵的身影。

  平原上的列车终究还是要比平地高上一些,可以方便地看到车厢外面。

  居高临下这是一个打反击的好位置。

  况且这车厢又是铁壁,普通的步枪子弹还无法穿透。

  这又能够让鬼子们避免许多的伤害。

  除了对面用步兵炮一节列车一节列车的轰炸过来。

  赤柴八重藏联队现在实际上占了地利。

  如果能够一直这么坚持着还击,对自己还是有利的。

  但是赤柴八重藏联队长清楚:临城里面的华北方面军最高指挥官寺内寿一它们是没有时间等待自己的了。

  自己指挥着的这三个大队现在最缺少的就是时间。

  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要用最快的时间冲到城西去。

  而不是在这里击溃这支伏击的国军队伍。

  这是刚刚才接到的消息:司令官它们跟着突围的队伍已经冲出城。

  但是身边仅剩下不足三百个鬼子。

  赤柴八重藏联队长立刻做出了选择:

  “第二大队中岛直树大队长马上组织队伍下列车,建立起一条防线。

  第三大队竹中谅太大队延后五分钟下车,全力向临城突击。

  第四大队中井过也大队就在列车上对围攻的国军保持压制。”

  它的命令下达后,刚刚有些慌乱的鬼子们立刻镇定下来。

  按照命令行动。

  它这个大队的第一大队,前些日子已经在泥沟外面被鲁南支队全歼了。

  因此这回它只有三个大队。

  计划很完美,执行起来有些难度。

  这是因为中岛直树大队长指挥着手下的鬼子刚刚下车,又遭到了一轮定向炸弹的轰炸。

  它们连续遭到定向炸弹的袭击,中岛直树大队长总结出来教训:

  每一列列车下面都拥有炸弹,并且这些炸弹还是专门为它们这些鬼子准备的。

  有了这样的认识,中岛直树大队长立刻命令:

  “所有鬼子从先前已经被炸过的那四列车厢下车。”

  果然如此,有些下车的鬼子就再没有被定向炸弹炸了。

  虽然它们还是受到了猛烈的扫射。

  安平团长见到自己布置的陷阱竟然被鬼子识破了。

  立刻下令:“先把那几列车厢轰了!”

  他的命令立刻得到执行:那几列被中岛直树认为可以减少伤亡的列车,在步兵炮的轰炸中,炸出一个又一个的大洞。

  一下子就杜绝了中岛直树大队减少伤亡的打算。

  现在它们不得不冒着下车就被炸的风险。

  安平当然也没有让鬼子们失望。

  每一列列车最先下车的鬼子,都会受到炮火的轰炸。

  中岛直树大队的鬼子们,趟完了第五团为它们布置下的所有雷。

  整个大队减员超过一半。

  它们再也没有能力为整个联队执行开路的任务了。

  见到列车外面的鬼子们不断的地倒下,赤柴八重藏联队长不得不改变战略。

  它命令:“竹中谅太大队立刻下车,协助中岛直树大队建立防线。

  第三大队准备着,随时出发!”

  它已经看出来了:自己这个联队,如果不想在这里纠缠不休。

  只能够脱一层皮才走得掉。

  好几百个鬼子们一下子从列车里面涌出来。

  鬼子的数量比包围它们的第五团士兵还要多。

  见到这么多的鬼子从列车里面涌出来。

  安平团长直拍大腿:刚刚的定向炸弹用得早了些。

  这个时候用多好!

  拍了几下大腿后,安平团长还是命令队伍坚守。

  鬼子这么多,五团是杀不完的了。

  不过这次不妨碍他把情况向林凡报告。

  临城里面的鬼子们,两个大队,加上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的卫队。

  它们只在临城县城里面各处留下最少的鬼子,集中所有的力量。

  凑足了一支一千五百多个鬼子队伍,向城西发动了自杀式的进攻。

  它们用肉体为后面的鬼子挡住了子弹,接下了伤害。

  又顽强地用手里的武器,向前面的国军士兵开火。

  它们拼尽最后一口气,流尽最后一滴血,只是为后面的鬼子清除障碍。

  这些鬼子们就用这样的方法,不顾一切地为身后的那些将军们打开了一个缺口。

  这样不顾一切,不管生死的突击,果然有效果。

  寺内寿一、梅津美治、稔严王、三毛一夫这些鬼子们被严密地护着冲出了城门。

  跑出城门三百多米后,寺内寿一回头看看,跟在身后的鬼子不多。

  刚刚组织起来足足一个大队的鬼子,现在只有一个中队还跟着。

  华德泽团长知道了鬼子逃出去了二、三百个的时候。

  虽然有些惋惜,倒也没有派出队伍追上去。

  毕竟这次进攻临城的目的不是全歼鬼子。

  鲁南支队的目的只有一个:看中了临城的那些物资。

  如果寺内寿一指挥官知道这个原因,很可能会气得吐血。

  这算不算是怀璧其罪?

  华德泽团长忙着清理城内残余的鬼子。

  寺内寿一指挥官忙着在城外潜伏起来,焦急地等候着赤柴八重藏联队的接应。

  这些鬼子的指挥官们当然清楚:它们一路打过来。

  把国军原有的秩序打破了,现在的世道可不怎么太平。

  它们这里近三百个鬼子,如果不小心再遇到游击队的话,很可能会被全歼。

  刚刚突围的时候,为了让自己这些高级将领们不要那么引人注目。

  所有的军官们全都换上了普通士兵的服装,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不让国军士兵们从服装上面看出来它们队伍中有高级军官。

  不得不说,寺内寿一指挥官的这一招鱼目混珠是成功了的。

  至少它们就没有引第二团的任何注意。

  如果要是真的被第二团发现了这支突围队伍当中有将军级别的鬼子。

  华德泽肯定会派出队伍穷追不舍的。

  林凡在防空炮边上,听着五个团汇报各自的进展情况。

  顾修明的第一团进展最快,这是应该的。

  一团是整个鲁南支队唯一配备了十辆坦克的队伍,他要是冲得慢了。

  顾修明团长可能都不好意思说话了。

  华德泽的二团有近三百个鬼子突围冲出去了。

  但是拦下来了大多数的鬼子,这个大多数的鬼子是一千多个。

  林凡并没有下令让二团去追杀。

  只是命令华德泽团长要量力而行,如果拦不住这些鬼子,可以给这些被困住的鬼子再开放一条通道。

  再放一些鬼子出去。

  林凡的意思非常明确:既要打死鬼子,还要自己的伤亡不要大。

  华团长坚定地表示:这些拦下来的鬼子,活着的也只有三、四百个的样子。

  这些鬼子们被压缩在几个宅院里面做困兽犹斗。

  完全不需要再放它们一条生路了。

  二团一定能够把这些鬼子全歼的,请旅长放心。

  他还是习惯称呼林凡为旅长。

  就连刚刚从城西冲出去的那几百的鬼子,华德泽团长都觉得非常的可惜。

  他跟林凡之间的问答被一团长顾修明听见了。

  顾修明团长立刻指挥三辆坦克向西门位置开过来。

  有坦克做护盾,进攻在院子里面负隅顽抗的鬼子是最合适的。

  鲁南支队的第三团,第四团,这两个团现在已经冲进城里。

  鬼子把绝大多数的兵力都用来掩护寺内寿一它们向城西突围,整个临城各个制高点。

  最重要的战略要地,鬼子们就只留下一个个的小队在坚守。

  这些小队的鬼子们接到的命令就是:“死战不退!”

  它们这些鬼子都清楚一件事:它们坚持的时间越长,长官们越安全。

  对这些鬼子们来说:今天是一场有死无生的狙击。

  这些鬼子们占据着最好的位置,对着不停进攻的鲁南支队射击。

  它们的数量实在太少,虽然占据了有利的战略要地。

  但是它们并没有能够形成有效的防线。

  被鲁南支队的官兵们,从侧面迂回,甚至直接跑到它们的背后进攻。

  临城里面这些鬼子小队一个接一个地被歼灭,半个小时后,林凡已经在城南车站,看着上回给腾空了的仓库。

  这些仓库再一次的装得满满的。

  这种情形让鲁南支队的士兵们一个个笑逐颜开:鬼子真的是我们的运输大队。

  这才一个月不到,又把东西送过来了。

  林凡现在把在鲁南地区的队伍叫做鲁南支队。

  他们再一次占领了临城,这一回大家的经验更足了一些。

  林凡请租来的那些货船,渔船开始装货。

  入乡随俗,鲁南支队在这个地方打游击,一定要学会利用当地的优势。

  在这里,最大的优势就是水路多,用船比用大车运输量大。

  林凡暂时能够想到的货物集中地,还是龙家庄。

  赤柴八重藏联队的这些鬼子们,在联队长的催促下,不得不冒死冲下火车。

  它们不计伤亡地从五团的伏击圈里面冲出来。

  按照赤柴八重藏联队的兵力,它们来时的数量,比五团足足多了一倍。

  这次鬼子是三个大队从前线匆匆忙忙地赶回来的。

  它们虽然掉入了五团的伏击圈子。

  这就像是猎人设下的陷阱,如果猎物太过庞大的话,猎人、猎物之间的转换其实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但是这一回,赤柴八重藏联队的这些鬼子们,在联队长的命令下,根本不跟五团纠缠。

  而是冲下列车后,被五团的定向炸弹收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