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一枝独秀的特种旅_永不解封的档案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下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七章 一枝独秀的特种旅

第(1/3)页

  林凡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尽是把濑谷启旅团的鬼子多杀伤一些。

  依据茅文星从空中侦察的情报分析:徐州东北方向从临沂到台儿庄一线的国军防线,

  已经支离破碎,再也收拾不起来的了。

  李忠仁把六十万大军沿着运河一路跟鬼子比拼着的防线。

  是这么的不堪一击。

  有些事就是这样的:自以为的强大,往往被人一捅就破!

  虽然对这种情况有预料,林凡还是很有些心疼。

  原本可以集中力量攻其一点的。

  他能够理解:国军的这些队伍,在逼入绝境时候偶然的爆发。

  这种爆发,没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撑,却是无法持久,也无法普及到每一支队伍当中去。

  现在这种情况下:

  特种旅在刘家湖打完这一仗就要准备后撤。

  用鬼子的话来说:这叫做转进!

  林凡也不得不感叹:鬼子的反击来得太快了些。

  一个全民一心,只想着侵略的国家,对于一些小小的挫折,并不怎么在意。

  它们在意的是:下一步怎么做?

  林凡现在的队伍,还无法给整个侵略军来一个全面打击。

  但是手上有一支万人队伍,怎么样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顾修明团长是非常清楚支队长的想法的。

  要引诱鬼子向刘家村来,当然是要把鬼子的先头队伍打痛。

  打了小的,会引出老的。

  打了少的,会引来多的,这就是现实。

  特种旅的队伍最擅长技能当然是两种:拼刺刀和定向炸弹。

  如果要是在句容,现在还要加上一项飞机扫射了。

  林凡心里的特种旅今后还要加上一项:火箭弹洗地,这是他正在极力开发的装备。

  这项武器的难处不在于科技,最难的地方实际上想法。

  鬼子现在使用的掷弹筒、迫击炮,烟花、二踢脚,这些都可以看做是火箭弹的前身。

  林凡现在只不过是把单根发射管,暂时提升到了五根。

  他的最终目的,当然是越多越好,至少十二根发射管起步。

  这了林凡的这个目标,人在句容的李显,可是操碎了心。

  没有其他的原因:就算是现在实验性的五根管子,耗费就不小。

  虽然特种旅前些时间有了一大笔的外财,可是林凡也用出去了不少。

  虽然特种旅管辖区内已经开始见到回头钱了:各个地方的商业税已经开始征收。

  战争虽然还在继续,今天的春茶却是出奇的好。

  勇士们鲜血的浇灌,让大地的温度也增加了许多,顺带着让春茶也好上几分。

  李显一直有些忙,最近要特别忙一些了。

  跟外国人谈好的合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发酵。

  许多商人都闻着味道来到句容。

  这些商人们看着几个月不见的句容,简直不敢相信:

  这里的变化实在太大了些。

  简单说来就是路宽了、人多了、没有完成的工程多了。

  整个句容现在成了一个大工地,到处都是修房盖屋的。

  不只是句容,在当涂、在芜湖、在广德、在特种旅所有的辖区里面都是这样子的。

  正是因为这里的工程多,这些地方的人不愁找不到活做。

  有活做,就有饭吃。

  有饭吃、有活做,当然身体就要好上许多。

  这里的天是十几里外的南京一样,但是地上的人精神面貌大不一样。

  每一个初到句容的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一个铺满金钱的地方。

  无论是在这里做事还是当老板,一定都要留下来。

  这正是林凡希望的:他希望每一个到了句容的人,都留下来。

  为句容的繁荣做贡献,也就是为抗战做了贡献。

  当前而今眼目下,林凡只想把每一个抵达台儿庄地界的每一个鬼子都留下来。

  刘家湖就在台儿庄的正北十里。

  濑谷启旅团无论从那一个方向过来进攻台儿庄,都避不开特种旅的。

  顾修明团长手上现在有十二个连。

  他命令着一连、二连、三连前去诱敌,其余各连就在泥沟外围设置特种旅最拿手的定向炸弹。

  当初鬼子就是从泥沟这个方向撤退的,这次它们再来,还是走的这条路。

  泥沟是一个地名,这里桃树极多,距台儿庄三十里。

  六日撤退的时候,小野勇人中队的残兵败将们还看到满山满沟的桃花。

  十多天过去了,桃花虽谢了,却在枝头上挂满了一个个青色小果实。

  定向炸弹是特种旅的保留节目,每一个连的每一个士兵都必须要掌握。

  已经有了十多天集训的队伍,无论是纪律性还是执行力,都跟第一天的时候不可同日而语。

  一连长封锐利,是以前一连的排长。

  升上连长的封税利,手下的士兵多了,以前的老兵却少了。

  大部分的老兵,都已经平均分配到了各个连的当班长、排长、甚至连长去了。

  这些天,为了把自己这个连长当好,封税利可是没有少操心。

  一连:一定要成为一团的牌面,也是整个鲁南支队的牌面。

  这个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够丢掉了。

  在句容的时候,一连就是整个特种旅战斗力最强的。

  虽然有些人不承认,但是封锐利从来就没有怀疑过。

  所以他当这个一连长是非常有压力的。

  现在他率领着三个连,向着鬼子前来的方向迎接过去。

  我们是好客的人:朋友来了有好酒。

  我们是一群有骨气的人:敌人来了有猎枪。

  对面过来的就是敌人,所以迎接它们的只有猎枪。

  六号那天才从台儿庄转进到峄县,

  又被汤恩伯的大军围困了十天的濑谷启旅团长,

  这一次派遣的是小野勇人中队做为先锋。

  小野勇人中队能够被选中,当然不是因为它的名字中有个勇字。

  只是因为在上一次进攻台儿庄的战斗中,它这个中队的伤亡少一些。

  都说是老马识途。

  这是一支曾经打到了台儿庄寨墙外面的中队。

  虽然这个中队里面现在也有差不多一半的鬼子是新补充进来的。

  但是有一半的鬼子是轻车熟路,这就足够了。

  小野勇人中队长现在就走在队伍中间。

  现在的它,已经没有了六日中午从台儿庄撤退时候的惶恐不安。

  它已经有了闲情可以把当天撤退时候,自己这个中队的一切举动,都当做英雄的素材向整个中队的鬼子们宣扬。

  带兵都是有共同点的:把队伍的曾经的战绩宣传给新兵们听。

  让它们产生荣誉感,认同感,进而去维护这个荣誉,创造新的荣誉。

  这样的良性循环下去,一支队伍的军魂就形成了。

  默默行走在熟悉道路上的那些老鬼子们,对于中队长这种大白天说瞎话,半点都不脸红的本事佩服得五体投地。

  六日那天,整个小野勇人中队的鬼子们,为了跑得快。

  连机枪都扔了。

  连中队里面那些受伤的鬼子都扔下不管地跑了。

  现在在小野勇人中队长的故事里面,那些都不存在。

  存在的只有小野勇人中队长是怎么率领着整个中队的鬼子们如何在全军转进之时,怎么样独自挡住了几千国军士兵的追击。

  中队长的故事里面,虽然突击地表现了它做为指挥官的镇定、指挥得当。

  但是终究也带上整个中队的这些鬼子们一起露脸。

  这就让一路走着的这些老鬼子们感觉到脸上有光,走路的时候脚步也有力了些。

  当然也就没有半句不和谐的语言出现。

  不但如此,还有许多的老鬼子们不停地附和着。

  帮助小野勇人中队长完成一些它不曾注意到的细节,让整个故事更加的英勇,更加的丰满,更加的感人。

  路边的野花正开,春风宜人。

  这一切都让小野勇人中队长感觉到世界如此美好,今天更甚往日。

  周碞的第七十五军防守台儿庄,这让他感觉到了压力山大。

  前些日子里面,才有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坚持了半个月。

  虽说称号是集团军,实际兵力只有三个师。

  这一次自己的第七十五军也是三个师,如果不守上十天半个月的,都不好意思撤退。

  可是:这一次能够守上这么久吗?

  现在的形势,可比上一次危险得多:临沂丢了、向城丢了、兰陵也丢了。

  台儿庄再丢了也就不足为奇。

  只是周碞不甘心就这么不战而退,跟鬼子交战之后再退,这并不是无用功。

  譬如人吃了饭后,总是要拉屎的。

  但是并没有人因为吃了要拉出来,就不去吃饭。

  现在的战斗也是一样的,虽然台儿庄最终还是要放弃的,但是能够在放弃这里之前,多打死几个鬼子,都是好的。

  将士们的血就不会白流。

  更何况:在台儿庄前面十里,还驻扎着一支神奇的队伍。

  前些天跟特种旅配合着一举歼灭了鬼子两个步兵大队的事情,周碞是记在心里的。

  虽然他不明白,这样的一支队伍,在后来的行动中,怎么没有了动静。

  不过看到所有在台儿庄防守期间的各支队伍都撤退回去了,唯独这支队伍还是一动不动,像钉子一样钉在刘家湖。

  周碞仿佛也明白了一些什么。

  陈永思排长远远地看着鬼子的先头队伍走进了泥沟。

  他的心里就开始激动起来。

  他和他的这支侦察小队,再一次做了旁观者。

  刚刚他们都是看到了特种旅的士兵,一千多人的队伍,就在泥沟后面潜伏着。

  这种布置,依稀有些熟悉:好像赵庄那次用小股只会骑马的步兵去引诱一支又一支的鬼子骑兵过来围歼。

  小野勇人中队长的故事讲得正好的时候,封锐利连长带着几百国军出现在它们的眼里。

  突然邂逅的双方,没有惊喜。

  封锐利连长率领着这四百多人,先是愣愣地看着不远处的鬼子。

  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样。

  等到小野勇人中队长拔出指挥刀,大声喊道:“杀及及!”

  这个时候,那些国军士兵们,才突然回过神一样,回头就跑。

  刚刚还勉强整齐的行军队列,一下子就乱糟糟的。

  这些个个都想要跑得快一些国军士兵们,好像并不明白一件事:

  秩序才是最有效率。

  包括逃跑也是这样,有秩序地逃跑,肯定比这样乱做一团的逃跑要快捷得多。

  不过双方的距离虽然不远,却也不近。

  小野勇人中队的鬼子们,兴奋不已。

  它们刚刚才听了小野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