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王章 鬼子新任司令官烟峻六的第…_永不解封的档案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下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王章 鬼子新任司令官烟峻六的第…

第(1/3)页

  试炮这种事情,林凡早就有了准备。

  他在芜湖城东,特意开辟了一个炮兵靶场。

  现在当然就是先把这些大炮拉到靶场去。

  艾森豪威尔·杰森大使看似无意走动,来到他们这支代表团刚刚才下船的位置。

  一下子就看到了正在紧张卸货的那些大炮。

  正跟奥古斯特站在一起看着一门门的大炮从货船上吊下来的林凡。

  也发现了美国人在远处遥望着这里。

  奥古斯特也看到了远处的艾森豪威尔·杰森,这样的名人,他当然是认识的。

  微笑着问林凡:“艾森豪威尔·杰森先生也在这里?”

  林凡报以同样的微笑:

  “艾森豪威尔·杰森大使带着一支商务考察团过来。

  准备实地查看前些日子,我提出来的那套方案。”

  从开采到钢铁加工成品的一整套设备的方案。

  这个方案特种旅需要花多少钱?

  奥古斯特虽然不知道。

  但是他清楚:这种交易,至少也是上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了。

  他脸上的微笑有些勉强:

  “林旅长!你真的就不考虑跟我们国家之间的合作了吗?”

  林凡笑了起来:

  “我当然愿意跟贵国合作,我的炮弹厂、军工厂都希望能够跟贵公司合作。

  可是你们能够做得了主吗?

  采矿、炼钢、机床、加工这些我都对贵国的产品质量有信心。

  但是贵国会因为这么一单交易,改变国策吗?”

  奥古斯特不说话了。

  他心里清楚:改变国策?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要说今后的合作,这一次的交易,鬼子已经提出了强烈抗议。

  如果不是交易额大,最主要的是对方用黄金付账的话。

  而德国最想要的就是黄金的话。

  这笔交易还真的就会被取消了。

  那两吨黄金已经启程回国了,是黄金让总统顶住了鬼子反对的声音。

  同时也让国内那些反对的这单生意的家伙闭口了。

  但是这样的交易不会有下一次的。

  “该死的鬼子!”奥古斯特愤愤不平地说道。

  如果鬼子只打仗不抗议,所有的交易都是可以进行下去的。

  你们打你们的仗,我们买我们的武器,做我们的生意多好!

  这次德国可是吃了大亏了:为了盟国的团结。

  它不得不停止跟国军的所有合作。

  原本德国是从常凯申手里拉走原矿、加工成为武器、弹药之后。

  反手就增值了上千倍卖还给常凯申。

  说好武装二十个师的装备,现在才刚刚武装三个师。

  这个合同就在鬼子的阻挡下无法进行了。

  后面的钱也收不到了。

  常凯申手下这支二百万人的军队,是多么大的一个市场。

  这还只是军事装备上面的交易。

  还有常凯申管理的这个国军,有四万万的百姓。

  这又是多么大的一个市场。

  现在这个市场已经快要跟德国无关了。

  林凡想了想说道:“如果你们的速度快,我要建三个水泥厂。

  可以跟你们合作修建一个。

  奥古斯特先生你是知道的,我们这个国家对于水泥的需要有多高。

  如果你们国内能够允许,我这方面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奥古斯特当然知道在这个国家,现在无论建什么厂,都是非常赚钱的。

  一个落后的、百废待兴的纯农业国,在这个国家办任何的工厂,都是可以赚钱的。

  可惜这些都快要跟德国无关了。

  现在是战争时期,就算是这样,他们正在上游修建的马当要塞。

  使用的水泥和钢筋全是德国进口过来的。

  已经被鬼子占了的锡澄线、吴福线上的那些堡垒、要塞所用的水泥、钢筋也全是从德国进口的。

  那些都是德国企业家们的市场啊!

  三个水泥厂的合同已经摆在眼前,可惜自己却不敢同意。

  从今以后,这个庞大的市场将会变成美国人的了。

  奥古斯特恨恨地看着远处的艾森豪威尔·杰森:“可恶的美国人!”

  被他痛恨的美国人正饶有兴趣地远远地看着他们。

  虽然艾森豪威尔·杰森大使并没有过来,却是等在大炮运输的路上。

  有意观察着这些大炮。

  脸上虽然没有表情,他的心里却在暗暗吃惊:这个特种旅一次买了一百门榴弹炮,五十门防空炮,十五万枚炮弹。

  这样的经济实力不容小觑。

  有了这么多的大炮,特种旅是真的想要在这里坚守吗?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特种旅这样在南京周围建立根据地,鬼子会同意吗?

  武器再好也是需要人来操控的。

  虽然特种旅已经在鬼子背后,收复了不少的县城。

  但是这里面未尝没有鬼子在后方兵力薄弱的原因。

  如果新上任的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烟峻六要对特种旅动手的话:美国的利益还能够不能够得到保证?

  这是一个问题!

  是一个大问题!

  早在二月十四号的时候,拟任华中派谴军司令官烟峻六大将就在思考:

  帝国在这个国家的利益要怎么样才能够最大化。

  当时它看着地图,久久不说话。

  能够当上华中派谴军司令官,这是它没有想到的。

  这个国家太大了,这是它早就知道的。

  通过这么多年的蚕食,加上这半年多来的努力。

  这个国家剩余的地盘还有那么多。

  最关键的是淞泸战役之前,常凯申手里有二百多万军队。

  经过了淞泸战役、南京战役这些大仗打下来。

  常凯申手里还是有二百多万军队。

  仿佛他手里的军队无穷无尽,无论消耗了多少。

  都能够立刻补充多少兵员。

  而帝国就不一样了,开战这才半年,已经在国内紧急征兵两次。

  继续打下去,对帝国不利!

  烟峻六心里有了这样的判断。

  在刚刚过去两个月时间里面,帝国遭到了全世界大多数正义国军和人士的谴责。

  随着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在报纸上面连篇累牍地发表。

  一张张图片,一篇篇血泪控诉的文章在全世界各大报纸上面出现。

  把鬼子以前在国际上的伪善面孔完全撕下来了。

  逼得鬼子不得不把华中方面军撤掉,改编为华中派遣军。

  同时把一直以来历任上海派谴军、华中方面军司令的松井石根撤职,用来降低国际影响。

  华中方面军、上海派谴军、第十军建制全部撤销,所辖队伍编入二月十八日成立的华中派谴军。

  鬼子们用这样掩耳盗铃的办法,希望能够让人们遗忘南京大屠杀惨案。

  国际形势对鬼子的不友好,让烟峻六非常担心。

  更让它担心的是:现在鬼子国内已经无兵力可派了。

  留在国内的常备师团只有一个在守卫京都。

  若是继续扩大作战范围。

  需要新的兵员,只能够再次从国内征兵。

  新征的兵员,战斗力肯定不如久经训练常备师团的。

  并且过量的征发兵员,已经严重影响到国内的各种生产了。

  从接任华中派谴军司令官这个位置后,烟峻六就在思考着战争还要不要继续下去。

  通过这些天的思考,他认为帝国现在已经到了悬崖边缘,马上就要掉下深渊了。

  悬崖勒马现在还不知道来不来得及。

  为了让帝国的战争马车暂时停下来,它决定派遣特使回去表达自己的计划:

  暂时停止所有作战计划,所有鬼子从进攻转变为防御,全力消化已经占领地区的资源。

  烟峻六看着南京周围被特种旅打回去了淳化、句容、秣陵、汤山。

  这些地方距离南京仅仅只有十几公里。

  现在帝国的军队都无法把这里再次占领回来。

  这怎么能够忍受?

  虽然它知道帝国的战争不应该扩大了。

  但是对于南市周边的这些县城,那还是一定要占领下来的。

  看着江南、浙江的地图。

  第十军从杭州湾登陆打通的道路,现在大多数都已经被这支叫做特种旅的队伍给抢占回去了。

  这简直不能够忍,再什么都不能够再忍了。

  烟峻六司令官已经在心里暗下决心:等到自己的特使带回消息。

  无论如何也要先把句容打回来。

  按照它的计划,最好的是暂时停止全面战争。

  帝国跟常凯申谈,谈上几年谈不到一块儿也不要紧。

  帝国可以一边谈,一边暗暗准备。

  反正常凯申的队伍内部矛盾重重,只要帝国不从外部给予压力。

  他们内部的矛盾立刻就会爆发,那个时候帝国就可以渔翁得利了。

  想到这里,烟峻六不由得嘿嘿笑了起来。

  就算是常凯申的内部没有出现争端。

  过上两年,帝国缓一口气,再来一次这样的行动。

  再占领一到两个大城市,就这样钝刀子割肉,慢慢把这个大国吞下来。

  如果帝国内部无法通过自己的这个计划。

  不按自己的计划走,那么他也要抽调一支队伍把特种旅赶到山里去。

  作为一个成熟的军事家,烟峻六并没有感觉到真的能够把特种旅这样的队伍全歼的。

  国军用空间换时间,拖延战争的战略,整个帝国都是知道的。

  这样的大战略虽然对国军来说是一个需要严密保守的秘密。

  但是帝国的崇拜者、追随者、同情者们早就把这些战略计划送到了帝国面前。

  因此烟峻六现在相信:在这种情况下要全歼一支国军队伍有些困难了。

  虽然如此,烟峻六也无法忍受在南京边上长期有一支国军队伍驻扎。

  这会让它感觉到头顶随时有一柄剑,就会落下来。

  为了庆祝华中派谴军的成立,就在二月十八日这天,烟峻六还特地派遣了飞机突袭武汉。

  它不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也不是一个好相与的鬼子。

  今天是一九三七年二月二十二日。

  烟峻六派出去的特使带回来了一个坏消息:它力主的暂停进攻,巩固占领区统治的计划被否决了。

  不过它提出来的一些想法得到了肯定,巩固占领军的统治被提上了日程。

  大本营提出来,在南京成立一个由它们控制的傀儡政府。

  这个计划立刻开始执行。

  烟峻六派了华中派谴军参谋臼田完造大佐成立一个“臼田机关”专门来寻找一个合适的汉奸人选。

  接到任务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