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缑山鹤飞(三)_大明望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三十三章 缑山鹤飞(三)

第(2/3)页

他出局之意。

  站在五房内书房,他也没甚遮掩,径直向沈瑛兄弟及沈瑞坦言:“我不是替他说项,是既他来提了这事,我总要告诉各位兄长和瑞弟一声。九老太爷从我这边没得了回音,怕是要来寻你们提的。毕竟就九老太爷就这一个儿子。”

  沈瑛颇有些意动,沈家如今在辽东就一个沈椿,贺平盛原做过县令,确有吏才,如今又黜至辽东数月,以他的能耐想必在当地也能混得开,其实若他得用,是可以一用的。

  他瞧向沈瑞,问道:“我却没与贺家九房打过交道,只有些耳闻。你看贺平盛此人如何?”

  沈瑞耸耸肩,一指沈瑾道:“瑾大哥才最知贺平盛为人。”

  沈瑾面上微有些赧然,到底,贺平盛是他的便宜舅舅,有这样的亲戚,他也脸上无光。

  但在自家兄弟们面前,尤其是要决定族中大事,他仍实话实说道:“此人未免凉薄。远不似九老太爷仁厚。且我更担心他被黜落之后心生不满,再将咱们沈家也怨上了。”

  沈瑾已是出了名的厚道人了,他都这样说,只怕贺平盛真不怎么样,沈瑛皱了眉头,“竟是如此。”

  沈瑞双指无意识敲了两下桌子,若有所思道:“若是贺九太爷不提我还真想不起他来。既是贺九太爷提了,我看还是写信给椿哥儿,留心此人一二,我不怕别的,也是同瑾大哥一样,怕他怨上咱们再暗中使坏。”

  想想当初贺平盛可是在正月里差点儿被贺东盛折腾死了,二月间却能咬着牙下场会试,还拼出了个二甲四十四名的成绩。

  这人,能对自己狠心的人,对旁人只会更狠。

  他就是求生时都能将沈瑾与尚书府整个算计进去,事后也不曾有半分感激之意,可见自私自利、冷心冷情,未必不会将自家的削功名黜官职记恨到沈家头上——若非沈家扳倒了贺家,他代人作文的事儿也不见得会被扒出来。

  沈瑾也叹了口气,点了点头,又道:“回头我也旁敲侧击向我们太太问问贺平盛如今在何地,是何境况,一并告之各位兄长与瑞弟,好写信与椿哥儿,让他留心。”

  书房内正说话间,外头遥遥有人通禀,少一时,长寿托着个茶盘进来,上头却不是茶盏,而是两封帖子。

  *

  长寿因着行路匆忙,又都是骑行,比沈瑞早了不少时日抵达松江。待到了五房便是同族长沈琦也并未说自己身上任务,只道是主子安排先一步回来。

  长寿算得是沈瑞身边第一人,比那些家生子办事还稳妥牢靠,故此郭氏与沈琦也不多问,便安置了一应人。

  沈瑞回来见着长寿毫发无损,也是松了口气,又仔细问了一番救援王岳之事,见长寿说的果然与王棍子一般,且长寿更注意细节上的处理,收尾做得细致,方彻底放下心来。

  而对战时死伤的护院,长寿也妥善处置了,因都不是家中独子,也不涉及赡养老人问题,便厚厚的给了抚恤银子。

  沈瑞连声道做的不错,又道日后要有个章程,好好安置死伤护院的父母子女,不能光给了银子便作罢,或是安排庄子上养老,或是按月给教养银子,必要让其家人少有所养老有所依。

  这些事不止是尽仁义,也是为活着的人立个样儿,好叫人知道没有后顾之忧,肯为沈家卖命。

  长寿一一记下,又表示此番虽有折损,但对护院们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这见过血的护卫远比没见过血的强悍许多。且到底是同英国公府出来的人在一处相处了多日,那些军中配合、布阵,也被沈府护卫学来了些,虽是皮毛,却也足够护院们受益。

  对这样的结果沈瑞是满意的,因道:“正是想让他们历练一番。此次你瞧着好的人,酌情挑出些来,也作个小小教头,待回京去,直接带队训练新人。”

  长寿笑应下来,又把这次行动中表现最为亮眼的张成林、刘壮、齐胜等几人推荐给沈瑞。

  沈瑞知道长寿这是让他多培养心腹的意思,便表示在松江的时日里就多叫这些人跟随出门。这既是以示亲近之意,也是想暗中自行考察他们一番。

  沈瑛也听了长寿汇报的救王岳的过程,对长寿的信任更多一层,因此今日兄弟几人在内书房商议事时,外头就由长寿来把守。

  此时,长寿托着两封帖子进来,先给诸人见了礼,然后道是知府大人下了帖子,一份是给沈瑞,一份给沈瑾。

  沈瑾的原是送到了四房,小贺氏见是府衙来的,怕耽搁了事,忙不迭叫人送来了五房。

  长寿退出去继续守着了,沈瑾沈瑞兄弟却是面面相觑,都猜不透知府大人下帖子为着什么事。

  沈瑛却笑道:“自从董知府这‘代’字去了,便与咱们家格外亲近,想来也是晓得了王老大人入阁,见你们回来了,便下个帖子,示好之意。”

  这知府董齐河原是松江府同知,在去岁沈家三子通倭案中,前知府赵显忠被钦差张永、王守仁拿下,董齐河就成了代知府。

  待钦差回京,京中审结通倭案后,董齐河这个“代”字便摘了下去,真正成为了松江知府。

  董齐河出身寻常人家,族中只有一位老族叔曾短暂任过翰林,京中是没甚关系的,也就不曾是任何一位阁老的派系。

  从前官位不显,也就不用往京中寻门路投靠——京中大佬也瞧不上这样的小虾米的巴结。如今四品,又在松江这等繁华之地,也算进入大佬们视线之内了,董齐河便也开始为自己寻个靠山。

  他是因王守仁而得了“代知府”的机会,而王家父子又是节节高升,董齐河就自动把自己划归王派了,在王守仁太湖剿匪时就没少出力气,过后也逢年过节写信送礼,十分殷勤。

  沈家本就是松江大族,是董齐河这牧守官当重视的,后沈家赢了官司,选了贡品,甚至与皇亲家联姻,董齐河更是对沈家分外热情。

  如沈瑛所言,此番内阁变动,松江民间尚未闻风声,董齐河却是已通过邸报知道了消息。

  知道王华入阁,董齐河简直大喜过望,原本已是打点了年货送往京中和南京王家父子处的,愣是派人快马追了回来,重新备了厚上一倍的礼再送去。

  而这会儿王守仁的弟子、杨詹事的女婿沈瑞归了松江,他董齐河如何能不见上一见。

  只是沈瑞毕竟只是个小小秀才,知府亲自下帖子,未免显得太过巴结。好在还有个状元公、皇亲的女婿一并回来,知府给状元公下帖子算是官场交际了,很合规矩。

  因此才有沈瑾、沈瑞两张帖子。

  论理,三人身上有孝,尤其沈瑾尚在热孝之中,拜见知府大人有些不合时宜。不过这次却是知府大人亲下了帖子的,再去拜见便算不得失礼。

  帖子上不过寥寥数语,甚也没写,而经沈瑛一番分析,沈瑾沈瑞也都知道了董齐河的用意了。

  沈瑛正色道:“到底是父母官,以董大人的资历,再往上走未必,稳坐松江三年,甚至六年都不是问题。明日我陪你们同去。”

  沈瑾沈瑞齐齐点头。

  沈瑞又道:“先前与瑛大哥说过的耕种学堂,还有那些试验田,目前还都是个雏形,还想着这几年间渐渐推广开来,这也需董大人进一步支持才好。”

  沈全在一旁半晌都没插上话,听得这句却是笑嘻嘻道:“那也是董大人的政绩,如何会不支持呢!董大人巴不得我沈家先牵头做些什么。”

  沈瑞笑道:“咱们为做实事,他为功绩,若给咱们方便,便是两全其美的事儿,何乐而不为。”

  说起这个话题,屋内也轻松起来,沈瑛也笑道:“确是两全,如今陆家也以咱们家马首是瞻,陆家族长陆大老爷也来找过琦哥儿几回商量织厂之事,有了贡品的名头,商路一开,不止咱们家,松江的大小织厂都活络了。”

  转而又摇头失笑道:“只是不免有些小作坊冒名,都打着松江沈家布的招牌,说来也是好笑,有两个作坊主,还真是姓沈,只不过与咱们家没干系罢了,还是涟四叔与咱们讲的,有客商过去理论,人家说卖的确是‘松江布’也确是‘沈家’不过不是贡品沈家罢了。”

  众人都是哈哈大笑,却也都无可奈何的摇头。

  沈全笑道:“好在都是些小作坊,也不成气候。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沈瑞也笑着摇头,在前世那李逵李鬼,山寨碰瓷人家品名商标的事儿也不在少数,打假是永远打不过来的,也只能认了。

  说到耕种学堂,自然而然提到了族学,如今沈瑛丁忧在家,正好整顿沈家族学,偶尔也代上一两堂课。

  沈瑞瞧着沈瑾,因道:“不知道瑾大哥这三年,可有何打算?”

  明初颁布的《大明令》中其叙服有八,嫡孙为祖父母承重及曾高祖父母承重者,斩衰三年。

  四房只沈瑾一个承重孙,也是要为张老安人守满三年的。

  “我也是想与瑛大哥一道,为族学出份力。”沈瑾回道。

  沈瑛点头笑道:“有了状元公讲学,族学里子弟必然振奋,只怕要更用功几分了!”

  沈瑾谦虚道:“我受族中教养,也该当回报族中了。”

  沈琦则就族中祭田与拨与族学的学田详细说了一番,眼见明年二月童子试在即,众人又依照当初沈瑾的建议,定下族中考过县试、府试和院试分别贴补多少银两、粮米甚至赠予田亩,作笔墨之资,以激励子弟进学。

  沈瑞又帮着补充了奖学金、助学金计划,将族中子弟依据家境和学业各有所奖。

  文教也是地方官考核政绩中重要的一条,因此沈家兄弟认定翌日与董齐河谈起沈家族学教育,也必会让其大悦。

  事实也是如此,在沈瑛带着沈瑞沈瑾拜见董齐河时,说到耕种与文教,董齐河确然高兴。

  只是,董齐河这番谈话的重点,却全然不是这两项。

  *

  “……造船?!”

  沈家兄弟禁不住齐齐低呼出声。

  董齐河点点头,道:“你们也知道,七月间,王侍郎王大人(王守仁,南京兵部侍郎)率水军剿苏州府崇明县半洋沙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