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天启通宝发行_家兄朱由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零九章 天启通宝发行

第(2/3)页



  朱由检听完,也点了点头:“让一个缇骑去银行里,随时把银行的兑换量传回来。”

  “是!”听得朱由检这么说,沈炼立马让人去安排。

  等安排完之后,沈炼才坐会位置上,和朱由检吃起了东西。

  顺天的铸币厂在三年时间里铸币五百多亿枚,钱币的总面额也达到了一亿两千多万两。

  就这个时代的货币总量来说,全世界也不过几十亿两白银罢了,大明的白银虽然也多,但人均算下来不算很多。

  不过,大明的货币除了白银外,还有数量稀少的黄金和数量更为庞大的铜币。罕

  这些金银铜币加起来到底价值多少,没有人能知道,毕竟汉人太喜欢窖藏银两、铜钱了……

  “这银币还挺漂亮的。”

  “有面额,倒是不至于剪了。”

  “是啊,比之前方便了不少。”

  随着时间过去,京城各城的银行门口不断走进兑换天启通宝的商人,同时也不断有人兑换完后走出,拿着手中的铜币和银币观摩。

  就工艺这块,大明的天启通宝绝对算得上历朝历代最精美的钱币,尤其是钱币上面的面额,免去了以往使用银子还需要上称的繁琐。

  一些商人兑换了面额一百文的银币小平钱,当然也有人兑换了一两的银币大平钱。罕

  虽然说比起银子,银币的重量并没有减轻,但有了面额会让他们在做生意时方便许多。

  很快,百官们就兑换好了新币离去,紧接着是商人们,然后就是凑热闹的百姓们。

  见百官和商人们都兑换了,他们也拿出一部分银子来参与兑换。

  很快,东城银行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同时,银行的兑换数目也按照每半个时辰的时间送到茶楼里。

  第一次汇报,东城银行兑换了三十七万余两的银币,全京城银行兑换了一百九十余万两的银币,这些主要是官员和商贾们兑换的,规模较大。

  只是比起他们的家产,这点并不算什么,银行是否能站得住脚跟,主要还是得看看百姓们的兑换量。

  第二批兑换是百姓们在兑换,当半个时辰过去,整个京城是十七余万两。罕

  数量比起前一次,几乎只有第一批的十分之一,但是朱由检也不慌张,只是继续坐着。

  在他的等待下,第三、第四、第五、第六……

  一批批的兑换数额摆到了他的面前,直到未时(13点),作为户部尚书的毕自严和金融司李长庚、盐课司董应举三人换了一身常服来到茶楼,朱由检才下令让锦衣卫不再送来兑换数额。

  随着三个时辰过去,整个京城一共兑换了将近三百五十万两银子,官员和百姓的兑换比分别是一百九十余万比一百五十余万两。

  拿着这个数目,朱由检坦然放下,对坐在他面前的毕自严等人说道:

  “按照这个情况,今日京城的新币兑换,恐怕能突破五百万两。”

  “依你们看来,国朝今日的新币兑换能达到多少?”罕

  朱由检对京城百姓的期望很高,说到底还是因为京城人口太多,并且经济比大部分城池好多了。

  五百万两的兑换额,平摊下来也就是每个百姓兑换四两多银子罢了,如果把官员商贾算进去,每个百姓甚至只需要兑换二两银子。

  这对于日工价最低十五文的京城来说,并不算多。

  不过,朱由检比较关心的是天下,毕竟只有百姓肯用新币,才能齐民编户来发放存折。

  “应该不少于三千万两……”

  董应举年纪最大,至今已经七十五岁,督管盐茶矿三司,他对大明的经济是最熟悉的,也知道新币不同于以前的钱币,不仅仅方便交易,成色也是极好。

  江南的士绅商贾们不可能会因为抵制新政而抵制新币,这属于和自己过不去。罕

  只要江南的士绅商贾愿意兑换新币,那新币推向民间的第一天要兑换三千万两面额的钱币并不难。

  董应举所说的一切被毕自严和李长庚所认可,二人纷纷点头承认,但朱由检却皱眉道:

  “按照你们所说的话,那金融司的存银,恐怕也不过就是几日时间就会被兑完。”

  “回殿下,应该是如此。”主管金融司的李长庚颔首附和,同时也安慰道:

  “不过请殿下放心,铸币厂如今每日铸币五千万枚,如果新币效果好,那可以先推行银币。”

  李长庚建议推行银币是因为民间流通的铜钱很多,但银子却很少。

  用银币把潜在的银子回收,然后可以获利一分银,也就是兑换出一千万两银子,朝廷就能赚十万两。罕

  相比铜币,银币才是金融司回本的关键。

  而且,哪怕铸造一百文的银币小平钱,那铸币厂每日也能铸出面额五百万两的银币。

  天下对新币的需求虽然大,但每个月一亿五千万两银子的兑换规模还是无法达到的。

  只不过这么一来,铜币的回收和铸造就要耽搁了。

  “不用,天启通宝的事情可以慢慢来,我让你们来,除了说这件事,还有就是关于齐民编户和存折的事情。”

  朱由检没有认可李长庚的话,毕竟第四版蒸汽机弄出来的货币想要仿制,那难度是很大的,真有能仿制的人,朱由检怕是要把对方拉来管理铸币厂了。

  他比较在意的,还是地方上的齐民编户和存折的事情。罕

  “目前银行发出的存折有多少份,又有多少人在存折里存了银子?”

  朱由检向李长庚询问,毕自严和董应举也跟着看向了他,对此李长庚则是不慌不忙的回应:

  “大约十二万份,存银约六百九十万两左右,基本都是官员和五军都督府将领、士卒的存银,百姓的百不存一。”

  尽管钱庄很早就出现,不过对于大明的银行,百姓的接受能力还没有那么强。

  况且,银行的存折比较繁琐,这也是推广速度快不起来的原因。

  不过,想必今天过去后,向银行存银的百姓会越来越多。

  “银行该扩张还是扩张,国朝两千八百余县,三万多集镇,最少得保证得在集镇上见到银行才行。”罕

  朱由检向李长庚提出了要求,他也欣然作揖接受。

  见状,他继续说道:“齐民编户的事情,自新政推行以来已经九个月,查出的人口近三百万,这速度还是太慢。”

  “这个月的恩科报名人数有近四十万人,吏部给出的名额是四万人。”

  “户部这边把新政推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