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天启通宝发行_家兄朱由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零九章 天启通宝发行

第(3/3)页

行不力的官员列出个名录,让吏部通知当地官员,如果后续不见进展,那元宵过后该降职的降职,该提拔的提拔。”

  “国朝的官员数量,维持在八十万就足够了。”

  朱由检对地方官员的要求很高,如果不能推行新政,那就提早滚蛋。

  他没有那么多时间等着这群和士绅勾结的家伙回头,哪怕他肯等,老天也不肯。罕

  想到这里,朱由检放下了筷子,虽然面上没有什么表情,但毕自严三人都知道他要说些重要的事情。

  “今年的秋收,户部在地方的储粮是多少?遭受旱情的地方有哪些,百姓有多少?迁移的百姓又有多少?”

  朱由检不断询问,每个问题都让毕自严心情沉重。

  他整理了一番心情,然后才沉重的抬手作揖:“今岁秋收,户部在地方常平仓的储粮加上去年的陈粮,合计是三千七百余万石。”

  “遭受旱情的地方还是山西、陕西、湖广、南直隶、浙江、江西几省,受到波及的百姓大概有两千万人左右,不过南边的百姓手里有些存粮,加上今年蠲免,撑到明年秋收不成问题。”

  “至于迁移的百姓,南直隶和浙江、江西迁往交趾、旧港的百姓合计五十九万有余。”

  “湖广迁往麓川的百姓,三十二万有余。”罕

  “山西迁往关外的百姓,约六十万有余。”

  当大明不在平抑粮价后,百姓自发迁移的数量在不断上涨,毕竟六七百文一石的粮价,确实让许多百姓吃不饱饭。

  为了活下去,他们只能把田地卖给官府,然后拿着粮票迁移。

  九个月的时间,领了粮票迁移的人接近一百五十万人,不过等他们抵达迁移的地方,估计是四五个月后了。

  麓川和旧港、交趾的熟地很多,但也禁不住这么多人迁移。

  按照百姓的数量,大明得拿出最少两千万亩熟地才能安置他们,因此熟地是否足够,是朱由检担心的事情。

  为此,他看向了毕自严:“各省的熟地还足够吗?”罕

  “旧港和交趾、麓川三省今年利用劳改工开垦出三百余万亩熟地,加上去年开垦的二百余万亩熟地,以及麓川存在官府手中的上千万亩熟地,今年移民的熟地应该是不成问题的,都能发放下去。”

  “至于要迁移关外三省的六十余万山西百姓,朝廷的承诺的发生地和耕牛、机械。”

  “官场那边今年可以出二十万头耕牛和四十万匹挽马,关外也不成问题。”

  “就是粮食这点有些困难,关外不比南边,南边的熟地多,关外熟地少,所以平添六十余万百姓后,得从其它地方调粮发给他们。”

  “下官算过,从瀛洲调五百万石粮,连续四年,应该就能把这些人手中的粮票兑够。”

  毕自严说出了移民的后续问题,不过这在朱由检看来不是问题。

  走海路把瀛洲粮食运到东北,总比走陆路运到山西要好得多,单单路上的损耗都能减少许多。罕

  “山西百姓还有多少?”朱由检询问毕自严,毕自严闻言也作揖回应:“约七百万。”

  “七百万……”听着还有七百万人的山西人口,朱由检连连皱眉,但很快他也舒展了眉头。

  就今年的举措来看,只要朝廷不平抑粮价,那当地的百姓自然会承受不了高粮价而迁移。

  山西的旱情还有十一年的时间,别说十一年,就算再来三年,山西的百姓也会受不住压力而迁移大半。

  朱由检让工部测算过,山西的水浇田只有不到一千五百万亩,剩下的两千七百多万亩都是旱地。

  今年因为山西南部没有干旱,所以百姓们都觉得日子会变好,但实际上从明年开始,山西的旱情会一年胜过一年。

  一千五百万亩水浇地,在粮食产量受小冰河寒冷的而减产的影响下,顶多就能养活四百来万人。罕

  也就是说,在大部分旱地没有办法耕种的情况下,山西的百姓即便可以耕种少部分旱地,但人口还是不可能超过五百万。

  “最少还有二百万人要迁移关外……”

  朱由检默默算了一笔账,随后他看向了毕自严:“如果河南、山东、北直隶遭遇大旱,那当地能养活当地的百姓吗?”

  “这……”毕自严愣了一下,有些语塞,毕竟不知道旱情的情况下,他自己也推算不出来。

  “殿下,不知道旱情规模的情况下,这很难推算。”

  “不过,山东田地大部分都是水田,即便全省大旱,依托山泉河流,恐怕也能有大半田地可以耕种,养活七百余万人应该不成问题。”

  “至于河南和北直隶,应该也不成问题,受灾的人不会太多,仅瀛洲一省,应该就能供应粮食缺口。”罕

  毕自严的回答让朱由检满意的点了点头,说到底朱由检为这场大旱准备太多了,尤其是在迁移人口这块。

  天启元年,河南、山西、陕西、河西、山东、北直隶这一京五省的耕地是两亿二千多万亩,人口实际应该接近五千万人。

  经过几轮的迁移,这一京五省的耕地虽然没有太大变化,但人口却下降到了三千六百余万。

  虽说接下来北方几乎年年大旱,但依仗渭河、泾河、黄河、以及一些径流量较大的河流,这三千六百余万百姓即便无法全部养活,但只要迁移得当,那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

  北方的粮食问题,可以靠瀛洲和东北四省来弥补,现在的问题主要还是在南方。

  南方的粮食问题想要解决,只能加快蒸汽机船的研发,大批量投入使用,将旧港到江南的航期从三个月缩短到一个月。

  只要能做到这点,那旧港和交趾的粮食就可以源源不断的送往江南。罕

  但即便如此,江南的百姓想要吃饱,还是得看大明如何调控。

  迁移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朱由检要抓住这个机会,一口气把人口稠密的江南给迁出大量人口。

  齐国、旧港、交趾、诸藩、麓川、南州……

  江南的人口哪怕只有十分之一涌向这些地方,大明在这些地方都会彻底站稳脚跟。

  拆分江南不太现实,不管怎么拆分,人口在哪里放着,一个南直隶人口等同三四个省,除非把南直隶拆成三四个,不然这是无用功。

  倒是迁移人口显得一劳永逸,不管是古代还是后世,一个地方的人口只要降低,那经济和政治话语权就会降低。

  既然江南的人口多,那就由它们来为大明的疆域做些贡献……罕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